三陽絡 2015年07月2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三陽絡爲經穴名(Sānyángluò TE8)。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三陽:指手三陽經;絡:聯絡。此穴聯絡手之三條陽經,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三陽絡爲經穴名,代號SJ8。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通間、通門。屬手少陽三焦經。位於腕背橫紋上4寸,尺橈兩骨間。一說“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聖惠方》);另說“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鍼灸資生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

標準定位

三陽絡在前臂背側,手背腕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伏掌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位於腕背橫紋上4寸,尺橈兩骨間。一說“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聖惠方》);另說“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鍼灸資生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

取法

半屈肘俯掌,手背腕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取穴。

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伏掌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一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前臂骨間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爲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並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

三陽絡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血管、神經分佈同會宗(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分佈着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前臂後皮神經的屬支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前臂的深筋膜,入指伸肌腱,深進經拇長展肌和深面的拇短伸肌,直達前臂骨間膜,以上諸肌由橈神經深支發出的肌支支配。

功用

舒筋通絡,開竅鎮痛。

有通絡、開竅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口齒及耳部疾患等。如暴瘖、齒痛、耳聾、嗜臥,以及肘臂疼痛、急性挫閃腰痛等。爲針麻常用要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主治頭痛,耳聾,暴喑,臂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

爲肺切除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頭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聾,齲齒牙痛。

運動系統疾病:挫閃腰痛,手臂痛不能上舉。

其他疾病:惡寒發熱無汗,內傷,腦血管後遺症,眼病,失語。

刺灸法

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

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部。 斜刺2.0-3.0寸,透郄門穴,前臂感覺麻脹,並向指端傳導。

灸法:艾炷灸或溫鍼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配支溝、通谷、廉泉治失語症;配大包、陽陵泉治嗜臥;透郄門用於肺葉切除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三陽絡配曲池、臂臑,有行氣通絡的作用,主治手臂痛。

三陽絡配聽宮、中渚,有開竅通絡的作用,主治耳聾。

三陽絡配大椎、百會,有振奮陽氣的作用,主治嗜臥。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三陽絡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耳卒聾,齒齲,暴喑不能言。

《鍼灸大成》:主暴喑啞,耳聾,嗜臥,四肢不欲動搖。

研究進展

據報道三陽絡穴,對胸部手術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如對二尖瓣擴張術,三陽絡透郄門,以電脈衝輸出強度較大者效果好。肺切除術,以三陽絡透郄門,對133例的針麻效應統計I、II級率爲85.7%。

對21例正常人,針刺鎮痛實驗表明,血中內啡呔增高,針刺前後數值相比,有顯著差異,其含量與鎮痛效果有平行關係。針刺三陽絡穴後,測痛,血中組胺不升高,而對照組(不針刺組)測痛,則明顯升高。說明針刺三陽絡,可抑制痛刺激引起的血中組胺升高。

針刺正常人或病人三陽絡,可使胸部同側切口旁部位皮膚的耐痛閾與兩點辨別閾顯著提高;在針麻手術中與藥物全麻相比,血壓明顯穩定,而且不影響機體的免疫機能。[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