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療法 2011年03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心理療法之一,是一組治療方法的集合名詞。強調認知過程在決定行爲中的重要作用,診斷行爲和情緒大半來自個人對情境的評價,而評價受到信念、假設、形象、自我交談等的影響。

這種心理療法首先由瑞士心理學家L.E.霍姆在本世紀初提出。現在認知療法的心理學家有兩類。一類是受到傳統訓練的治療專家。他們相信,在治療變態情緒中,思想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另一類是行爲治療專家,他們不同意行爲主義把認知從一系列因素中排除出去,認知因素正是治療人類心理問題的基礎。

認知療法的共同假設

認知療法有以下三個共同假設:

①行爲和情緒是通過認知過程發展起來的;

②在學習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治療程序,能有效地影響認知過程;

③心理醫生應作爲一個"診斷家和教育家",發現不良適應的認知過程,並組織安排學習來改變它們。

認知療法與其它心理療法的區別

認知療法與其它療法有着區別。它強調認知的首要作用。而傳統的心理治療更多地強調情緒;認知療法一般不大關心無意識驅力和無意識防禦,認爲極大部分心理問題用不着深入地追索埋在無意識之中的內容根源便能解決。認知療法與行爲療法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心理現象給予更重要的地位,認爲正統行爲主義太狹隘,而不考慮心理現象,許多問題便不能解決。

認知療法的範圍

現代認知療法有三個主要範圍。

①認知的重建。埃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緒治療法"(RET),貝克(A.Beck)的"認知治療法"以及唐納德.米切鮑姆(D.Meichenbaum)的"自我指導治療法"就是認知重建法的例子。前兩者試圖重新建立信念和假設,後者的目的是要改變自我言語過程。

②適應技能。一個主要的適應技能療法是"隱蔽的模型化",指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作業之前,訓練心理病人對困難的作業進行心理複述;另一個治療法是"系統的去敏感化",治療專家先誘導病人產生焦慮,然後訓練他們有效地應付它。適應技能法主要是教給病人適應技能,通過操作認知,擺脫焦慮。

③問題解決。主張這種療法的心理治療家相信,不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技能與這些焦躁情緒,諸如挫折、仇視、焦慮和憂鬱,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就能使病人有效地減少這種焦躁情緒。

認知療法中,有些療法顯得比另一些更有效、更有發展前途。由於認知療法的種類較多,所用的技術各有不同,因而目前的問題是要對認知療法的程序進行"選編",並對有效的治療程序進行深化和擴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