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膈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Qingge Wan

標準編號

WS3-B-1637-93

處方

金銀花 60g 連翹 60g 玄蔘 60g 射干 60g 山豆根 60g 黃連 30g 熟地黃 30g 龍膽 60g 石膏 30g 玄明粉 60g 桔梗 60g 麥冬 60g 薄荷 30g 地黃 45g 硼砂 30g 甘草 15g 水牛角濃縮粉 6g 牛黃 2. 4g 冰片 6g

製法

以上十九味,除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外,冰片研細,其餘金銀花等十六 味粉碎成 細粉,過篩,混勻,與上述水牛角濃縮粉等三味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10~ 12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爲黑棕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苦、甘。

鑑別

(1) 取本品 1丸,剪碎,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處理10分鐘,濾過,濾 液濃縮至 1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0. 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 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5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 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溶液(6:3:1.5:1.5:0.5) 爲展開劑,置氨 蒸氣飽和的層析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 (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 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

(2) 取冰片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 1ml含 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 色譜法(附錄 57 頁)試驗,吸取〔鑑別〕

(1) 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品溶液各 5 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8:2) 爲展開劑,展開取 出,晾乾,噴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 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功能與主治

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用於內蘊毒熱引起的口渴咽乾,咽喉腫痛 水漿難下,聲啞失音,面赤腮腫,大便燥結。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注意

孕婦忌服。

規格

每丸重 9g

貯藏

密封。

《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七)

方名

清膈丸

組成

人蔘1兩,赤茯苓1兩,木通1兩,黃耆(蜜炙)1兩,生乾地黃1兩,桑白皮(蜜炙)1兩,青皮(去白)1兩,防風(去蘆)1兩,甘草(炙)1兩,枳殼(麩炒,去穰)1兩,麥門冬(去心)半兩。

主治

肺氣上壅,氣促迫塞,面赤痰實,咽膈不利,頭昏目眩,肩背拘急,及面生赤激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水7分盞,煎至6分,食後溫服,每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附註

一方只作散子,用蜜煎服。方中枳殼用量原缺。

《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方名

清膈丸

組成

半夏(湯浸7遍,去滑,焙)、白礬(熬枯)、鉛白霜、滑石、天竺黃各等分。

主治

小兒肺感風寒,呀呷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薄荷湯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魏氏家藏方》卷九

方名

清膈丸

組成

當歸(去蘆)1兩,防風(去蘆)1兩,羌活1兩,大黃半兩,幹葛半兩,川芎半兩,荊芥1分,薄荷葉1分,甘草3分(炙),白芍藥1兩半。

功效

驅風涼血。

主治

膈上壅熱,舌焦口瘡。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食後臨臥細嚼嚥下。能飲酒人,醉後臨睡化1丸,甚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糕糊爲丸,如雞頭子大。

《丹溪心法附餘》卷九

方名

清膈丸

組成

黃芩半斤(酒浸,炒黃),南星4兩(生用),半夏(湯泡7次)。

主治

痰證。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生薑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方中半夏用量原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