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內障 2016年06月1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青風內障(blue wind glaucoma bluish glaucoma[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是指以起病無明顯不適,眼珠逐漸脹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籠淡煙之狀,視野日漸縮窄,視力漸減,終至失明爲主要表現的慢性眼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見《祕傳眼科龍木論》。青風內障又名青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爲五風變內障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

病因病機

多由肝腎陰虛,風火升擾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

症狀

“視瞳神內有氣色昏蒙,如晴山籠淡煙也,然自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矇日進,急宜治之,免變綠色,變綠色則病甚而光沒矣”(《張氏醫通》卷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瞳神呈淡青色,可略散大,抱輪不紅或微紅,頭眼有輕微脹痛,視力漸降,或可兼見口苦、咽乾、脈弦細等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

治療

宜養陰清熱,平肝息風,用犀角、沙蔘、黃芪、花粉、生地、當歸、麻黃、蛇蛻、鉤藤、防風(《雜病源流犀燭》),或羚羊角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7.

關於五風變內障、綠風內障

五風變內障

五風變內障又名五風之證、五風變、五風變成內障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爲青風、綠風、黃風、烏風、黑風五內障之統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

分類

因發病急驟善變似風,瞳神呈不同程度散大,並分別顯出以上氣色,古人依此分別命名爲青風、綠風……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類今之青光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五風之中,青風、綠風、黃風較多見,烏風、黑風極少[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黃風爲晚期重症,目已失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

病因病機

多因情志過傷,肝膽風火升擾,肝腎陰虛,陰虛陽亢,氣血不和等導致神水瘀滯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

綠風內障

綠風內障又名綠風、綠風內障證、綠水灌珠、綠水灌瞳、綠風變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爲五風變內障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

病因病機

多由肝膽風火升擾,或陰虛陽亢,氣血不和引起[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

症狀

症見發病迅猛,眼珠劇烈脹痛,牽引眼眶頭額脹急,疼痛欲裂,噁心嘔吐,視力銳減,見燈光周圍似有彩虹環繞,抱輪紅赤,黑睛霧狀混濁,瞳神散大呈淡綠色,眼珠變硬,“乃青風變重之證,久則變爲黃風”(《張氏醫通》卷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本病類今之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

治療

由肝膽風火引起者,宜平肝、息風、瀉火,用綠風羚羊飲加減;由陰虛陽亢,氣血不和引起者,宜滋養肝腎,調和氣血,用明目地黃丸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