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羌活散

處方

羌活(一兩半) 天麻(一兩半) 酸棗仁(炒.一兩半) 羚羊角(一兩半) 地骨皮(一兩半) 栢子仁(一兩半) 川芎(一兩) 鹿角膠(炒.一兩) 側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人蔘(一兩) 白附子(炮裂.一兩) 桂心(一兩) 薏苡仁(一兩) 海桐皮(一兩) 牛膝(二兩) 烏蛇肉(酒浸.炙黃.三兩) 犀角屑(三分)

炮製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治風毒入四肢,筋脈拘攣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以豆淋酒調下,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羌活散

處方

前胡(去蘆)、羌活(去蘆)、麻黃(去根.節)、白茯苓(去皮)、川芎、黃芩、甘草、蔓荊子(去白皮)、枳殼(去瓤.麩炒)、細辛(去苗)、石膏(別研)、菊花(去梗)、防風(去蘆),各一兩。

炮製

上爲末,入石膏研勻。

功能主治

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眩,痰涎壅滯,通身拘急,及風邪寒壅,頭痛項強,鼻塞聲重,肢節煩疼,天陰風雨,預覺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三、四片,薄荷三、兩葉,同煎至七分,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羌活散

處方

前胡(去蘆)羌活(去蘆)麻黃(去根、節)白茯苓(去皮)川芎 黃芩 甘草(爛)蔓荊子(去白皮)枳殼(去瓤,麩炒)細辛(去苗)石膏(別研)菊花(去梗)防風(去蘆)各30克

製法

上爲末,入石膏研勻。

功能主治

治風溼外侵,裏有鬱熱,頭痛項強,肢節煩疼,天陰風雨,預覺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薑3~4片,薄荷3~4葉,同煎至210毫升,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人蔘1兩,蔓荊實(去皮)1兩,菊花1兩,石膏1兩,白朮1兩,前胡(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地骨皮1兩,芎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荊芥穗1兩,桔梗(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麻黃(去根節)1兩(1方有甘草3分)。

主治

頭面風,惡風多汗,頭痛身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薄荷5葉,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雞峯》卷十二

組成

羌活1分,甘菊花1分,蔓荊子1分,芎1分。

主治

肝臟壅實,目赤昏澀,熱淚不止,筋脈拘急,背膊勞倦,及頭昏項頸緊急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中盞,加酸棗仁、鼠粘子各50粒(研碎),同煎至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

羌活1兩,羚羊角屑3分,桂心半兩,赤箭3分,細辛3分,防風3分(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赤芍藥半兩,茯神1兩,麻黃3分(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3分。

主治

婦人中風,四肢緩弱,身體疼痛,言語謇澀,心神昏亂。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

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蔓荊實(去白皮)半兩,人蔘半兩,蒺藜子(炒,去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芍藥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芎半兩,木天蓼半兩,阿膠(炙令燥)半兩,威靈仙(去苗土)半兩。

主治

榮虛衛實,肌肉不仁,遍身(疒帬)麻。

用法用量

每眼2錢匕,空心豆淋酒調下,溫酒亦得;或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豆淋薄荷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

羌活3分,芎3分,防風(去蘆頭)3分,天麻3分,當歸(銼,微炒)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白附子1分(炮裂),麻黃半兩(去根節)。

主治

小兒中風,四肢拘攣,發歇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以薄荷酒調下,每日3-4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局方》卷一

組成

前胡(去蘆)1兩,羌活(去蘆)1兩,麻黃(去根節)1兩,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黃芩1兩,甘草(爁)1兩,蔓荊子(去白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細辛(去苗)1兩,石膏(別研)1兩,菊花(去梗)1兩,防風(去蘆)1兩。

主治

風氣不調,頭目昏眩,痰涎雍滯,遍身拘急,及風邪寒壅,頭痛項強,鼻塞聲重,肢節煩疼,天陰風雨,預覺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大盞,加生薑3-4片,薄荷2-3葉,同煎至7分,稍熱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石膏研勻。

附註

本方改爲丸劑,名“羌活丸”。(見《御藥院方》)。《雞峯》有白殭蠶。

《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

羌活、甲片、大黃、全蠍、皁刺、乳香、一葉金、白芷梢、甘草。

主治

麻疹後餘毒壅熾,肢節疼痛,發癰。

用法用量

酒沖服。

《麻疹備要方論》

組成

羌活、防風、川芎、前胡、枳殼、桔梗、薄荷、甘草。

主治

心火灼於肺金,又兼外感風溼,致發癮疹,隱隱於皮膚之間。

用法用量

引用生薑,水煎服。

《專治麻疹初編》卷三

組成

羌活、防風、白芷、荊芥穗、川芎、地骨皮、甘草、連翹、柴胡、牛蒡、大腹皮。

功效

微汗微下。

主治

痘後熱毒未盡,發疔發癰,肢節疼痛者。

《本事》卷四引張昌時方

組成

羌活(洗去土)、蘿蔔子各等分。

主治

水氣;一切腹脹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調下,1日1服,2日2服,3日3服。

製備方法

上藥同炒香熟,去蘿蔔子不用,爲末。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羌活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善能行水;蘿蔔子氣味苦辛溫,入足太陰、陽明,善能導滯;以酒送藥,取其溫通也。因水氣盤踞,滯濁阻痹不行,故行水之藥與行滯之藥兼而行之,厥功大矣。

《朱氏集驗方》卷二

組成

柴胡4兩,白芷1兩,川芎1兩,藁本1兩,桔梗半兩,甘草半兩,獨活半兩,羌活半兩。

主治

四時傷寒,頭疼鼻塞,或流清涕,項背拘急,惡風自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蔥白、生薑,煎7分,熱服。

《聖惠》卷三

別名

羌活湯

組成

羌活3分,白朮3分,麻黃3分(去根節),側子3分(炮裂,去皮臍),丹蔘3分,當歸3分(銼,微炒),赤茯苓半兩,萆薢半兩(銼),桂心半兩,羚羊角屑3分,防風2分(去蘆頭)。

主治

肝臟風,筋脈抽掣,口眼偏斜,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附註

羌活湯(《聖濟總錄》卷四十二)。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白茯苓散”。

《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

羌活、獨活、前胡、荊芥、甘草、烏藥、桔梗、薄桂、升麻、當歸、威靈仙。

功效

除溼發汗,追風。

主治

手發背。

附註

按:《金鑑》用羌活、當歸各二錢,獨活、烏藥、威靈仙各一錢五分,升麻、前胡、荊芥、桔梗各一錢,甘草(生)五分,肉桂三分;酒、水各一鍾,煎一鍾,食遠服。

《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

羌活1兩5錢,生白朮1兩5錢,防風1兩5錢,炒白芍1兩5錢,黃芩1兩5錢,當歸3兩,白芷1兩,川芎1兩,甘草6錢。

主治

妊娠傷寒,侵表傷營,頭痛發熱,惡寒身痛,胎孕不安,脈浮緊澀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煎,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各家論述

《醫略大書》:羌活散太陽之邪,白芷散陽明之邪,白朮健脾生血以安胎,當歸養血榮經以養胎,防風通肌解表,白芍斂營和血,黃芩清熱安胎,川芎活血行氣,甘草緩中以和藥也。爲散水煎,使寒邪外解,則營氣調和,而身疼頭痛無不退,發熱惡寒無不除,胎孕有不安者乎。

《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

羌活1兩,防風3分(去蘆頭),五加皮3分,牛膝1兩(去苗),桂心3兩,木香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酸棗仁1兩(微炒),威靈仙3分,丹蔘3分,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萆薢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松節1兩(銼)。

主治

下焦風虛,腰腳疼痛冷痹,不任行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豆淋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

羌活1兩半(鹽水炒),人蔘1兩半,遠志1兩半,茯苓1兩半(去木),大棗3枚。

主治

產後心氣內虛,風乘虛襲,心氣被擾,心神不寧,驚悸,脈浮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竹瀝6合,煎3沸,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各家論述

羌活開經氣以泄風邪,人蔘扶元氣以雄心,茯神安神安志,遠志通腎交心,大棗緩中以益脾也。爲散竹瀝煎,使心液內充,則心氣雄壯,而風邪外解,心神寧靜,何驚而且悸之不定哉。

《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桔梗、枳殼、天麻、地骨皮、茯苓、人蔘各等分,甘草減半。

功效

表外邪,平氣熱。

主治

外淫滯於氣分,淫入榮血,血爲之濁,而致瘡腫癰毒壯熱,喘急脹滿,胸膈閉悶,心志不寧。

用法用量

加生薑、薄荷,水煎服。

各家論述

羌活氣雄而達肌表,獨活氣專而行脈裏,此皆以去外邪;前胡降逆氣而使之順下,柴胡達鬱氣而使之上散,川芎行血中之氣,清血中之濁;桔梗降泄肺氣,枳殼寬胸膈氣,天麻補肝而除風熱;地骨皮滋陰以清血熱,茯苓滲溼且以寧心;過表則內虛,恐無以和氣血,故用人蔘。

方出《續本事》卷二,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六

組成

羌活1兩,殭蠶1兩,白蒺藜(去尖,炙)1兩,甘菊1兩,白附子1兩,硃砂1兩,麝香1兩。

功效

清頭目,去風邪,順真氣。

主治

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薄荷、茶、酒任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

人蔘(去蘆)1兩,羌活1兩,赤茯苓(去皮)1兩,柴胡(去蘆)1兩,前胡(去蘆)1兩,川芎1兩,獨活1兩,桔梗(銼,炒)1兩,枳殼(水浸潤,去瓤,銼片,麥麩炒微黃)1兩,蒼朮(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濾幹,銼片,用火炒至微黃色)1兩,甘草1兩。

功效

發散風邪。

主治

傷風時氣,頭痛發熱,身體煩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聲重;及時行下痢赤白;湯火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薄荷3葉,煎7分,不拘時候溫服。發散風邪,加蔥白同煎;痢證,加生薑、倉米煎。

《聖惠》卷二十二

別名

羌活湯

組成

羌活1兩,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秦艽1兩(去苗),桂心1兩,木香1兩,芎1兩,當歸1兩,牛膝1兩(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骨碎補1兩,桃仁3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主治

白虎風,風毒攻注,骨髓疼痛,發作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附註

羌活湯(《醫方類聚》卷二十一引《濟生》)。

《玉機微義》卷十五

別名

羌活膏

組成

羌活1兩,獨活1兩,明礬1兩,硫黃1兩,狼毒1兩,白鮮皮1兩,白附子1兩,蛇牀子1兩,輕粉半兩,黃丹半兩。

主治

頑癬疥癩,風瘡成片,流黃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搽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香油調成膏。

附註

羌活膏(《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醫方大成》卷一引《簡易》

組成

附子1個,羌活1兩,烏藥1兩。

主治

中風偏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附註

本方方名,《本草綱目》卷十七引作“羌活湯”。

《普濟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組成

胡椒2錢,川椒2錢,川芎(炮)2錢,荊芥穗半兩,白芷半兩,防風半兩,草烏半兩,羌活半兩,蓽茇半兩,露蜂房半兩。

主治

牙疼。

用法用量

揩牙,鹽湯漱之。

製備方法

上藥曬乾爲末。

用藥禁忌

忌食動風物。

《急救仙方》卷三

組成

防風2兩,羌活1兩,赤芍藥3兩,白芷1兩,川芎2兩,柴胡1兩,木賊半兩,防己半兩,粉草1兩,荊芥1兩,白茯苓2兩,甘菊花1兩,細辛半兩(去葉),白朮1兩。

主治

熱眼。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食後服。

《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藁本1兩半,甘菊花(擇去梗)1兩,桂(去粗皮)1兩。

主治

傷風頭目昏痛,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5裏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內經拾遺》卷二引《傷寒舉要》

組成

羌活1錢半,蒼朮1錢半,川芎1錢,白茯苓1錢,防風1錢,枳殼1錢,桔梗1錢,甘草3分。

主治

遇風頭痛。

用法用量

水2鍾,加生薑3片,蔥1根,煎8分,不拘時候服。

加減

有汗惡風,加桂枝8分。

《朱氏集驗方》卷九

組成

羌活半兩,獨活半兩,柴胡半兩,川芎半兩,黑參半兩,赤芍藥半兩,桔梗半兩,地骨皮半兩,荊芥半兩,薄荷半兩,桑白皮半兩,大黃1兩,山梔子仁1兩,黃芩1兩。

主治

一切風熱上攻,頭目赤腫疼痛,昏澀眵淚,怕日羞明,赤脈翳膜。

用法用量

上藥各生用,(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1盞,去滓,不拘時候服。

加減

翳膜,加蟬蛻、蜜蒙花各半兩;淚多,加木賊半兩。

《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組成

羌活、防風、旋覆花、獨活、川芎、細辛芽、蔓荊子、甘草、石膏。

主治

頭風。

用法用量

中風,煎服;尋常點清茶服。

製備方法

上銼。

《普濟方》卷二七五

組成

羌活1錢半,獨活1錢半,防風半錢,藁本半錢,黃芩1錢,黃連半錢,黃柏5分,知母1錢,生地黃1錢,漢防己1錢半,澤瀉7分,熟地黃1錢(上12味煮酒浸半個時辰,次11味不用浸),防己梢半錢,當歸身1錢,連翹3錢,黃耆1錢半,人蔘半兩,甘草半錢,橘紅半錢,生甘草梢半錢,蘇木半錢,歸尾半錢,桔梗1錢。

主治

疔瘡等諸毒惡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碗,煎至7分1碗,去滓,食後、臨臥吃藥。吃藥後,端坐半個時辰方可睡。

加減

疔腫急證,一切惡瘡,加沉香、檀香、藿香、乳香、木香各1錢。

《聖惠》卷七

組成

羌活1兩,牛膝1兩(去苗),桂心3分,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萆薢3分(銼),海桐皮3分(銼),防風半兩(去蘆頭),五加皮1兩,當歸1兩(銼,微炒)。

主治

腎臟風毒流往,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入酒2合,更煎2-3沸,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痘疹仁端錄》卷十三

組成

柴胡、前胡、羌活、防風、荊芥、黃芩、枳殼、川芎、牛蒡、蟬蛻、天麻、地骨。

主治

痘瘡盛,發驚譫語。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李氏醫鑑》卷一

組成

羌活、枳殼、黃芩、蔓荊子、菊花、石膏、前胡、細辛、半夏、麻黃、茯苓、薄荷、川芎、防風。

主治

鬱火邪,鼻塞流涕,感寒便發。

《準繩·幼科》卷四

組成

羌活1錢2分,獨活8分,荊芥8分,前胡1錢,防風1錢,柴胡4分,白芷4分,蟬退4分,甘草4分,細辛1分。

主治

小兒痘瘡初熱,及驚搐。

用法用量

加薄荷3葉,水1鍾,煎5分,不拘時候服;發搐及熱盛不退者,暫服,煎熟用制砂調下。

《元和紀用經》

組成

羌活3兩,茯苓1兩,薏苡仁1兩。

主治

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溼(疒帬)痹,頭眩目昏,骨節痠疼,無問久新,及風水浮腫。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分8服,每以水1大升,煮耗半絞汁,入淡竹瀝1匙許,再煎1-2沸,溫服。

《聖惠》卷三十

組成

羌活1兩,甘菊花半兩,白茯苓3分,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當歸3分,牛膝1兩(去苗),肉蓯蓉3分(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沉香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3分,萆薢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

虛勞痿痹,肢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十

組成

羌活1兩,黃松木節1兩(銼),茯神1兩,石膏1兩,防風1兩(去蘆頭),王不留行半兩,桂心半兩,麻黃1兩(去根節),當歸半兩(銼,微炒)。

主治

傷寒陰痙,節筋急硬。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頻服;3服後宜食荊芥、葛根、石膏、豉粥;如額上漸潤,即以厚衣蓋之,汗出便愈。

製備方法

上爲散。

用藥禁忌

避風。

《聖濟總錄》卷五

別名

獨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獨活(去蘆頭)1兩,白芷1兩,防風(去叉)1兩半,蔓荊實半兩,藿香葉半兩,芎半兩,天麻半兩,蟬蛻(去土)半兩,雄黃(研)1兩,桂(去粗皮)1兩,幹蠍(全者,去土,炒)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乾)1兩,白附子(炮)1兩。

主治

肝臟中風,手足少力,筋脈拘急,骨痛項背強,皮膚瘙癢,口目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附註

獨活散(《普濟方》卷八十九)。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雞蘇(去梗)1兩,獨活(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蒺藜(炒去角)1兩,荊芥穗1兩,牡丹皮1兩,木香1兩,連翹1兩,茵陳蒿(去梗)1兩,麻黃(去根節)1兩,羚羊角(鎊屑)1兩。

主治

肝氣壅實,熱刑于脾,食已即吐,大便黃赤,忽覺背寒,脣皮焦赤。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加至3錢匕,早晚食後溫熟水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

敗毒散加黃柏、知母。

主治

氣熱不得臥,左脈浮數。

《金鑑》卷五十一

組成

羌活、防風、川芎、薄荷、天麻、殭蠶(炒)、甘草(生)、川黃連、柴胡、前胡、枳殼(麩炒)、桔梗。

功效

散風清熱。

主治

小兒風熱而致急驚風,病不甚者。

用法用量

生薑爲引,水煎服。

《證治寶鑑》卷一

組成

羌活、細辛、石膏、蔓荊子、菊花、黃芩、香附、白朮、薄荷、茯苓、天麻、前胡、甘草。

功效

祛膚風,散表邪。

主治

傷風。

用法用量

生薑爲引,水煎服。

《聖濟總錄》卷一○七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2兩,木香1兩,艾葉(焙)1兩,桂(去粗皮)1兩,山芋1兩,升麻1兩,胡黃連1兩,白附子(炮)3分,山茱萸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

主治

目風冷淚,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鹽湯調下,午時用麥門冬熟水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養老奉親》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枳殼(麩炒,去瓤)、半夏(湯浸7遍)、甘草(炙)、大腹子(洗)、防風、桑白皮各等分。

主治

老人腎臟風所致耳聾眼暗,頭項腰背疼痛,渾身瘡癬。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煎至7分,溫服,早晨、日午時、臨臥各1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防風(去蘆)、川芎、荊芥穗、麻黃、甘草、木通、鼠粘子(炒)各等分。

主治

腎臟風上攻下疰,頭面浮腫,及有瘡者;婦人血風攻注。

用法用量

每服3錢,茶湯或酒調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

《聖惠》卷十九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漢防己1兩,荊芥1握,薏苡仁2兩,防風1兩(去蘆頭),麻黃1兩半(去根節),酸棗仁1兩,黃松節1兩,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芎1兩,天麻1兩半,道人頭1兩。

主治

風痹,手腳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直指》卷二十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川芎1兩,天麻1兩,旋覆花1兩,甘菊1兩,藁本1兩,防風1兩,蟬殼(洗,曬)1兩,細辛1兩,杏仁(浸,去皮)1兩,甘草半兩(炙)。

主治

風氣攻眼,昏澀淚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水略煎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聖惠》卷七十八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麻黃2兩(去根節),防風(去蘆頭)1兩,秦艽(去苗)1兩,桂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葛根(銼)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銼,微炒)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兩,芎1兩。

主治

產後中風,口噤,昏悶不語,身體痙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抝開口灌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牡丹皮1兩,芎1兩,芍藥1兩,延胡索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當歸(切,焙)1兩,甘草(炙)1兩,白朮1兩,蓬莪術(煨)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木香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主治

室女經絡凝滯,攻腹疼痛,肢體煩熱,骨節痠倦。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一五○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沒藥(研)1兩,虎腦骨(塗酥炙)1兩,骨碎補(去毛)1兩,紅花子(炒)1兩。

主治

婦人血風,身體骨節發歇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一○八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蒼朮(米泔浸,焙)2兩,防風(去叉)1兩,楮實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芎1兩,荊芥穗2兩,甘草(炙,銼)1兩,菊花2兩。

功效

退翳膜。

主治

風毒目昏暗。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米飲調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七十四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3分,防風3分(去蘆頭),芎3分,葛根3分(銼),秦艽3分(去苗),麻黃2兩(去根節),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主治

妊娠中風痙,口噤,憒悶不能言,身體強直,或時反張。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三十二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防風(去蘆頭)1兩,黃芩1兩,芎1兩,蔓荊子1兩,甘菊花1兩,石膏3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

眼睛疼痛,連頭偏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普濟方》卷一一一引《聖惠》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麻、防風(去叉)、牛膝(酒浸,切,焙)、蒺藜子(炒,去角)、芎、烏頭(去皮臍,生用)、幹蠍(全者)、木香、白附子(炮)、麻黃(去根節)各等分。

主治

風寒暑溼毒氣攻筋脈而致白虎風,或在骨節,或在四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初且服半錢匕,3日後漸加。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二十三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2兩半,天麻1兩半,芎1兩,酸棗仁1兩半(微炒),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半,人蔘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牛膝2兩(去苗),桂心1兩,薏苡仁1兩,烏蛇3兩(酒浸,去皮骨,炙令黃),犀角屑3分,海桐皮1兩(銼),地骨皮1兩半,柏子仁1兩半。

主治

風毒入四肢,筋脈拘攣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豆淋酒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1兩,白朮1兩,黃耆(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桔梗(炒)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五加皮(用茱萸半兩,水1碗,煎水盡,焙乾,去茱萸)1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

傷寒後夾勞,肢體煩疼,早晚虛熱,口苦嗌幹,夜臥多汗,腳手麻痹,及風勞。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用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擘),同煎至7分,溫服亦得,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濟總錄》卷一○九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半兩,石決明(生,研)半兩,石膏(泥裹煅通赤,冷研)半兩,密蒙花半兩,蒼朮(去皮)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蒺藜子(炒去角)半兩,木賊半兩,蔓菁子1分,威靈仙(去土)1分,幹桑葉1分,荊芥穗1分,原蠶沙(炒)1分。

主治

目昏茫茫,或見黑花蠅翅。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早、晚食後溫熟水調下;眼赤澀,沙糖水調下,臨臥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十四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防風(去蘆頭)1兩,黃耆1兩,五加皮1兩,牛膝(去苗)1兩,酸棗仁(微炒)1兩,丹蔘1兩,桂心1兩,赤芍藥1兩,麻黃(去根皮)1兩,檳榔1兩,當歸(銼,微炒)1兩,木通1兩,玄蔘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主治

傷寒後風虛,腰腳頑痹,骨髓疼痛,不能久立。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服藥訖,即以衣覆臥,良久即愈。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聖惠》卷八十一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3分,赤箭3分,防風3分(去蘆頭),白芷半兩,芎3分,白芍藥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牛膝半兩(去苗),骨碎補半兩,熟乾地黃1兩,白茯苓2分,黃耆3分(銼),桂心半兩,細辛半兩。

主治

產後風虛勞損,身體疼痛,時有煩熱,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四十四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茵芋2分,五加皮3分,牛膝1兩(去苗),丹蔘半兩,酸棗仁3分(微炒),桂心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漏蘆1兩。

主治

腰腳冷痹,及風麻不仁,骨髓疼痛,不欲飲食,漸加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五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蘿蔔子1兩半(微炒),羌活1兩,牽牛子2兩(微炒),大麥糵3分(炒令微黃)。

主治

腳氣,心腹脹滿,喘促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以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保命集》卷中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半,川芎7錢,細辛根2兩半。

主治

傷寒頭痛惡風。

加減

身熱,加石膏湯4錢。

《聖惠》卷二十五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天麻1兩,麻黃(去根節)1兩,香附子1兩,人蔘(去蘆頭)1兩,胡麻子半兩,細辛半兩,藿香半兩,牛膝半兩,犀角屑半兩,芎半兩,桂心半兩,當歸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半兩,蟬殼半兩,白附子(炮裂)半兩,地龍(微炒)半兩,烏蛇肉(酒浸,炙微黃)半兩,晚蠶蛾1分(微炒),幹蠍1分(微炒),麝香1分(細研)。

主治

一切風。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薄荷湯調服亦得。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研入麝香令勻。

用藥禁忌

忌豬、雞、毒魚等。

《普濟方》卷三六七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亂髮灰2分,桂心2分,羌活2分,甘草2分。

主治

中風失音,百藥無效者。

用法用量

淡竹葉煎湯調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活人心統》卷一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川芎、羌活、麻黃、白芷、桔梗、幹葛、紫蘇、前胡、甘草、枳殼(炒)。

主治

四時傷寒,發熱頭疼,身體骨痛。

用法用量

水2鍾,加生薑3片,蔥2莖,煎7分,食遠服,滓再煎。

《幼科金針》捲上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麻黃、羌活、半夏、前胡、枳實、桑白皮、橘紅、桔梗、蘇葉、甘草。

主治

肺風痰喘。

用法用量

加生薑、蔥白,水煎服。

《蘭室祕藏》卷中

方名

羌活散

別名

細辛散

組成

藁本3分,香白芷3分,桂枝3分,蒼朮5分,升麻5分,當歸身6分,草豆蔻仁1錢,羌活1錢5分,羊脛骨灰2錢,麻黃(去根節)3錢,防風3錢,柴胡5錢,細辛少許。

主治

客寒犯腦,風寒溼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肉齦袒脫疼痛。

用法用量

先用溫水漱口淨,擦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去苗,銼碎)1兩,荊芥穗(不見火,熬)1兩,赤茯苓(去皮,銼碎)1兩,川芎(洗,銼,焙)1兩,宣州幹葛(銼,焙)1兩,陳皮(去瓤,銼)1兩,甘草(炙,銼)1兩,川升麻(銼)1兩。

主治

妊娠患時疾。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薄荷10葉,同煎至1盞,不拘時候,稍熱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傳信適用方》卷一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1兩(洗,切,焙),防風(洗,切,焙)半兩,牡丹皮(洗,切,焙)半兩,川芎(洗,切,焙)半兩,當歸(去蘆,洗,切,焙)半兩,甘草(微炙)半兩。

主治

傷寒疫氣。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王氏手集》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川羌活1兩,獨活1兩,前胡1兩,柴胡(去蘆,水洗)1兩,川芎1兩,桔梗1兩,枳殼(湯浸,去瓤,細切,焙乾,麩炒)1兩,白茯苓1兩,削術1兩,防風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官桂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大人、小兒四時傷寒,熱病時行,疫癘,山嵐瘴瘧,早晚中露霧,及暴中風寒。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滿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8分,和滓熱服,連3服,汗出便安;如路行不及,煎白湯點熱酒調亦可。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聖惠》卷三十三

方名

羌活散

組成

羌活2兩,秦艽(去苗)1兩,防風(去蘆頭)1兩,桂心1兩,牛蒡子(微炒)1兩,胡黃連1兩,茯神1兩,白附子(炮裂)3分,犀角屑3分,酸棗仁(微炒)3分,龍腦1分(細研)。

主治

墜睛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鹽湯調下,晚食前煎麥門冬熱水再調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三因》卷十六

方名

羌活散

別名

羌青散

組成

羌活1兩,川芎1兩,天麻1兩,旋覆花1兩,青皮1兩,天南星(炮)1兩,藁本1兩。

主治

內障及暴赤眼。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薄荷7葉,煎7分,食後服。一法入牽牛末2兩,薑汁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酒任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附註

羌青散(《醫方類聚》卷七十六引《經驗祕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