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水 2016年05月2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脾水(edema due to dysfunction of splee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4.。爲脾不能運化水溼所致的水腫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五臟水腫病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4.

脾水的病因

脾陽虛困,不能運化水溼所致的水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4.。《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諸溼腫滿,皆屬於脾”的記述。

脾水的症狀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常兼見食少,面色萎黃等症,其脈多濡。

關於水腫、十水

水腫古代稱水、水氣,水病、水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指體內水溼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疾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黃帝內經靈樞·水脹》:“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類,《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亦有以五臟而分,如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腎水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後世又分爲陽水、陰水兩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丹溪心法·水腫》:“陽病水兼陽證者,脈必沉數;陰病水兼陰證者,脈必沉遲。……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添磨生枳殼,重則疏鑿飲。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宜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景嶽全書·水腫論治》:“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髒相干之病……。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脾而膚肉浮腫,傳入肺則氣息喘急。”水腫治則:“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其汗。”實證,多由外邪侵襲,氣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爲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用疏風,宣肺、利溼、逐水等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如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越婢加術湯,五苓散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虛證,多由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溼,治宜扶正爲主,用溫腎、健脾、益氣、通陽等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如真武湯合理苓湯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虛證常由陽證轉變而來,病情常虛實夾雜,治應兼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亦需注意飲食起居的調護,如忌食鹹、慎風寒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本病證可見於心源性水腫、腎病性水腫、肝病性水腫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疾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十水在古代對水腫病的分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歷代說法不一:1.《中藏經·論水腫脈證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黃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風水,八曰石水,九曰裏水,十曰氣水。”2.《諸病源候論·水腫病諸候》:“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暴水、氣水也。”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以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腎水、膽水、大腸水、膀胱水、胃水、小腸水爲十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