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嘔吐 2015年11月0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內傷嘔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5. 。見《症因脈治·嘔吐論》。指脾胃虛弱,或邪滯脾胃所致的嘔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5. 。有胃寒嘔吐、胃熱嘔吐、痰飲嘔吐、食積嘔吐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5.

胃寒嘔吐

胃寒嘔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4. 。指真陽不足,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谷所致的嘔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4. 。《症因脈治·嘔吐論》:“胃寒嘔吐之症,畏寒喜熱,不思飲食,遇冷即嘔,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脣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脈多沉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4. 。真陽不足者,宜八味腎氣丸;脾胃素寒者,宜理中湯、四逆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4.

胃熱嘔吐

胃熱嘔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3. 。見《金匱翼·嘔吐統論》。又稱胃火嘔吐、熱嘔[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3.

痰飲嘔吐

痰飲嘔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3. 。指嘔吐因寒飲、熱痰留滯所致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3. 。《症因脈治》卷二:“痰飲嘔吐之症,嘔而腸鳴,漉漉有聲,眼黑眩暈,時時噁心。”多因脾虛不運,停痰留飲,積於中脘,得熱則上炎,遇寒則凝塞而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3. 。寒飲所致者,舌苔薄膩,脈沉遲,宜用桂苓半夏湯、茯苓半夏湯、二陳湯、來複丹;熱痰所致者,舌苔黃膩,脈滑數,宜用梔連二陳湯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3.

食積嘔吐

食積嘔吐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75. 。又稱食嘔[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75. 。《症因脈治·嘔吐論》:“食積嘔吐之症,胸前滿悶,噯氣作痛,痛則嘔吐,得食愈痛,按之亦痛。……食積嘔吐之因,飲食不節,損傷中氣,不能運化,停食成積,中脘痞塞,則發嘔吐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