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黃芪湯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內補黃耆湯

處方

黃耆 當歸 芍藥 乾地黃 半夏各9克 茯苓 人蔘 桂心 遠志 麥門冬 甘草 五味子 白朮 澤瀉各6克 乾薑12克 大棗30枚

製法

上十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補氣養血。治婦人氣血兩虛,身體疼痛,小腹急滿,面目黃黑,不能飲食,並諸虛少氣,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

用水1.5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千金》卷三

組成

黃耆3兩,當歸3兩,芍藥3兩,乾地黃3兩,半夏3兩,茯苓2兩,人蔘2兩,桂心2兩,遠志2兩,麥門冬2兩,甘草2兩,五味子2兩,白朮2兩,澤瀉2兩,乾薑4兩,大棗30枚。

主治

婦人七傷,身體疼痛,小腹急滿,面目黃黑,不能飲食;並諸虛乏不足,少氣,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鬥半,煮取3升,去滓,每服5合,日3夜1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內補建中合保元、四君而易乾薑溫中益氣,加地黃療傷中逐血,半夏治胸腹急痛,遠志、門冬除心悸不安,澤瀉通膀胱氣化,五味子收腎藏之津液也。

《鬼遺》卷三

別名

內補黃耆散、托里黃耆湯

組成

黃耆2兩,茯苓2兩,桂心2兩,人蔘2兩,麥門冬3兩(去心),甘草6分(炙),生薑4兩,遠志2兩(去心),當歸2兩,五味子4兩,大棗20枚。

主治

發癰疽,腫潰去膿多,裏有虛熱。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4升,分6服,日4夜2。

製備方法

上切。

附註

內補黃耆散(《聖惠》卷六十二)、托里黃耆湯(《聖濟總錄》卷一三○)。

《保嬰撮要》卷十五

組成

黃耆(炒)2錢,人蔘1錢半,白朮(炒)1錢半,茯苓1錢半,陳皮1錢半,當歸1錢半,酸棗仁(炒)1錢,五味(杆)5分,甘草(炒)5分。

主治

潰瘍膿水出多,或過服敗毒之劑,致氣虛血弱,發熱無寐,或兼盜汗內熱,或不生肌。

用法用量

水煎,徐徐服。

《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

黃耆2兩,當歸2兩,乾地黃3兩,麥門冬3兩,生薑5兩(切),大棗14枚(擘),芍藥1兩,芎1兩,人蔘1兩,甘草(炙)1兩。

主治

男子背上發腫,時覺牽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5合,分服7合,每日3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