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應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處方

大附子 破故紙 蓽澄茄 木香各15克 硇砂1.5克

製法

上藥爲細末,和大麥面裹藥同燒,候面黃焦,去面,將藥爲細末,用麪糊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虛冷,飲食遲化,心腹刺痛,噫氣吞酸,兩脅膨脹,胸膈痞悶,四肢倦怠,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後、臨臥用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峯普濟方》卷九

《魏氏家藏方》卷七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五倍子不拘多少。

主治

腸風髒毒。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食前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烏頭(去皮臍,生用)半兩,梔子(去皮)1分,乾薑(生用)1分。

主治

胃寒腸熱,水谷不化,痞滿不已,腹脹泄利。

用法用量

每服7丸,食前溫酒送下,1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生薑自然汁爲丸,如梧桐子大。

《直指》卷十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真龍骨2錢半,辰砂2錢半,厚牡蠣(以腐草鞋重包插定,火煅,並研細)2錢半,石菖蒲2錢半,白茯芩3錢半,益智仁3錢半,石蓮肉3錢半,縮砂仁3錢半,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半兩,桑螵蛸(瓦上焙)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杵)半兩。

主治

赤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日間煎人蔘、酸棗仁湯送下,臨臥粳米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山藥碎炒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洪氏集驗方》卷三引徐學諭方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當歸(去蘆頭)2兩,延胡索(去土)1兩,澤蘭(取葉)1兩半,白芍藥(雪白者)1兩,肉桂(去粗皮)1兩(不見火),牡丹皮(去骨)1兩,川芎1兩,木香半兩(不見火),石斛(去苗)1兩,川姜1兩(炮),熟乾地黃(淨洗,薄切,焙乾)2兩。

功效

滋暖子宮,調血養氣。

主治

婦人血經不調,月事湛濁,加之驚憂,遂發痎瘧,汗出過多,損耗氣血。

用法用量

每服20粒,空心及晚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焙乾爲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治痘全書》卷十四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檳榔、大黃、黃芩、滑石、黑醜。

主治

痘瘡。

《醫學入門》卷七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檳榔12兩,黑牽牛3兩,大黃1兩,雷丸1兩,錫灰1兩,蕪荑1兩,木香1兩,使君子1兩。

功效

追蟲。

主治

凡人面上白斑與脣紅,能食心嘈,顏色不常,臉上生有蟹爪露者,便有蟲也;山嵐瘴氣,傳屍癆瘵,水腫瘧痢,咳嗽黃疸,噎膈,腸風痔漏,一切風氣食積疼痛,瘡癩熱痰痞塊,赤眼口瘡,女人經脈不調,血瘕血閉,赤白帶下,小兒癲癇,一切疳積,蟲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五更蔥湯或木香煎湯送下;取寸白蟲,用東方上石榴根煎湯,面東服之;小兒服1錢或5分。天明取下病根,或蟲,或如爛魚腸,或如馬尾、蛤蟆、小蛇,諸般怪物,或小便取下青、黃、紅、白,或米泔等色。此丸4時可服。

加減

如失聲,加沉香、琥珀。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蔥白煎湯,露一宿,爲丸如粟米大。

用藥禁忌

孕婦禁用。忌生冷葷腥等物。

附註

其蟲皆因飲食中所感而成。此藥不比巴霜、甘遂、硇砂等劑,不動真氣,有蟲取蟲,有積取積,有氣取氣,有塊取塊,一服見效。

《醫統》卷八十四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蒼朮(米泔水浸,酒炒)1兩,人蔘1兩,黃耆(蜜炙)1兩,白朮(土炒)1兩,地黃(酒洗)1兩,陳皮(去白)1兩,半夏(制)1兩,當歸(酒洗)1兩,茯苓1兩,滑石7錢,炙甘草7錢。

主治

婦人氣虛痰盛,滿溢子宮,不能受精,肥胖婦人無子。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醫統》卷七十八

方名

妙應丸

別名

剪紅丸

組成

大黃3兩,檳榔3兩,牽牛(頭末)3兩,雷丸半兩,錫灰半兩,大戟3錢,鶴蝨2錢半,使君子(煨)2錢半,茴香2錢半,貫衆2錢半,輕粉少許,苦棟根1兩。

功效

下蟲積。

主治

諸蟲。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量壯弱加減,五更初茶清送下;如未通,再喫溫茶助之。惡物盡了,白粥補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皁角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三九五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丁香49個,杏仁49個,胡椒49個,巴豆7粒,好硃砂2錢。

主治

吐瀉霍亂,下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飛羅面爲丸,硃砂爲衣。

《醫方類聚》卷二五二引《醫林方》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巴豆1個(去油),丁香7個。

主治

小兒水痢不止。

用法用量

1歲小兒,每服1丸,新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燒糯米飯爲丸,如針頭大。

《醫鈔類編》卷十三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白朮(炒)2兩4錢,陳皮(去白)1兩6錢,枳實5錢,檳榔5錢,木香2錢,厚朴(姜制)2兩,半夏(泡)1兩,甘草(炙)4錢,人蔘1兩。

主治

久病胃虛,懨懨不能食,臟腑或祕或結或溏。

製備方法

上爲末,薑汁浸,蒸餅爲丸服。

《御藥院方》卷四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京三棱(炮,銼如豆)1兩,青皮(去白,銼如豆)1兩,石三棱(銼如豆)1兩,雞爪三棱(銼如豆)1兩,厚朴(生薑制,銼如豆。以上五味同用好醋浸3日,取出焙乾)1兩,檳榔1兩,肉豆蔻1兩,白豆蔻1兩,木香6錢,巴豆霜半兩,硇砂1兩(飛,別研),乾漆6錢(炒出煙)。

主治

九種心痛,積年瘕聚,久癥癖塊,或大或小,因傷寒疼痛,發無時,或心下堅結,上衝胸痞,或氣攻兩脅,嘔逆苦水,或喉痹煩悶,吐出蛔蟲。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食後溫醋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除巴豆霜、硇砂外,同爲細末,後入硇砂、巴豆霜,同研極細,用原浸藥醋打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續本事》卷六

方名

妙應丸

組成

黃丹3錢,巴豆49粒(去油)。

主治

痢疾。

用法用量

每服4-5丸。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赤白痢相雜,乾薑甘草同煎湯送下,可加烏梅同煎;水瀉,米湯送下;瘧疾,發日用桃葉7片揉水,五更初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黃蠟溶開,入藥調勻,取出候冷,安瓦合子盛,用時爲丸,如綠豆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