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耳草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馬耳草

馬耳草爲中藥名,出自《吉林中草藥》,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藎草之別名。別名菉竹、黃草、菉蓐草、細葉莠竹、馬耳草來源及產地禾本科植物藎草Arthraxonhispidus(Thunb.)Mak.的全草。我國各地都有分佈。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止咳定喘,解毒殺蟲。1.治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煎服:6~12g。2.治惡瘡,疥癬,白禿。搗敷,或煎水洗。化學成分莖葉含烏頭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藎草素(Arthraxin)。拼音名MǎěrCǎo別名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竹葉菜、火柴頭、千日曬、大號日頭舅、大葉蘭花竹仔草、粉節草、大葉蘭花草、竹節花來源藥材基源:爲鴨蹠草科植物飯包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mmelinahengalensisL.[CommelinacavalerieiLevi.]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原形態飯包草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