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麻毒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麻毒

麻毒是指能引起麻疹的邪氣 。麻疹又名疳、麻證、瘄子、痧子、膚證、糠瘡、粰瘡。元·滑伯仁《麻證新書》定爲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發疹性傳染病。多見於嬰幼兒,以體表皮疹狀如麻粒故名。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最易流行。新中國建立以來,由於對麻疹採取了各種有效的防治措施,發病率已經顯著降低。病因爲麻疹病毒,由口鼻而人。《麻疹拾遺》指出:“多爲天行癘氣傳染。”也有認爲與胎毒有關。主要病位在肺、脾二經。《小兒藥證直訣》:“初起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噴嚏,手足梢冷,夜臥驚悸,多睡……”《麻科活人全書》:“認麻須看兩耳根下,頸項連耳之間,以及脊背以下至腰間,必有三五紅點,此即麻之報標……”又:《麻證新書》:“舌上白珠累累如粟,甚則上齶、牙齦,滿口遍生。”這是發疹期具有特殊意義的徵象。在發病過程中,如體質壯實,護理恰當,毒能透發,勿藥可愈。由於氣候、環境以及小兒體質的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