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息 2012年05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顱息,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顱囟。屬手少陽三焦經。在頭部,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點處。布有耳大神經和耳小神經的吻合支,及耳後動、靜脈。主治頭痛、耳鳴、耳聾、驚癇、抽搐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顱息在頭部,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上的上、中1/3交點處。

取法

正坐或側伏位,於耳後髮際,當瘈脈與角孫沿耳輪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穴位解剖

顱息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有耳後動、靜脈。爲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分佈處。皮膚由耳大神經分佈。皮內含有大量有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皮膚筋膜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其內除上述皮神經外還有耳後動、靜脈經過,針由皮膚、皮下筋膜刺入枕額肌的肌腹,該肌腹由面神經的耳後支支配。

功用

通竅聰耳,泄熱鎮驚。

主治病症

頭面五官科疾病:耳鳴耳聾,耳腫流膿,中耳炎,頭痛,視網膜出血。

神經系統疾病:小兒驚風,瘈瘲,嘔吐涎沫。

呼吸系統疾病:喘息哮喘。

其他疾病:身熱,脅肋痛不得轉側。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酸脹。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顱息配聽宮、聽會、中渚,有開竅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顱息配角孫、頭維、太陽,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顱息配人中、中衝、合谷,有泄熱鎮驚的作用,主治小兒驚癇。

文獻摘要

《甲乙經》:身熱痛,胸脅痛不可反側,顱息主之。

《大成》:主耳鳴痛,喘息,小兒嘔吐涎沫,瘈瘲發癇。

《銅人》:治身熱頭重,脅痛不得轉側。

《千金方》:主小兒癇喘不得。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