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鸕鷀肉

關聯數據

關於鸕鷀肉

出處《雷公炮炙論》拼音名LúCíRòu別名水老鴉(《本草衍義》),摸魚公(《綱目拾遺》),魚鷹(《中國動物圖譜·鳥類》))。來源爲鸕鷀科動物鸕鷀的肉。原形態體長約80釐米。嘴狹長呈圓錐形,上嘴兩側有溝,尖端有鉤,下嘴有小囊。上嘴黑褐,上嘴邊緣和下嘴灰白,具磚紅色斑。虹膜翠綠色,眼先橄欖綠色,綴以黑色斑點;眼下橙黃色;嘴下之喉囊爲橄欖黑色,有許多鮮黃色斑點。頰、頰和上喉均白色,形成一半環狀,後緣稍沾棕褐色。體羽主要爲黑色而帶有紫色金屬光澤。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邊黑色,而呈鱗片狀。生殖期中,脅下有一雪白塊斑;頭、頸部生白絲狀羽。後頭部有一不明顯的羽冠。幼鳥的下體黑色,雜以白羽。腳位於體之後方,黑色,4趾向前,具蹼及銳爪。棲息河川、湖沼及海濱,善潛水捕食魚類。生境分佈營巢於蘆葦叢中或矮樹、峭壁上。廣佈我國各地。經馴養後可使捕魚。性味《綱目》:"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