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子 2009年02月2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卵子(卵、卵細胞)是雌性生物的生殖細胞。動物和種子植物都會製做卵子。

在高等生物上,卵子是由卵巢所產生的。所有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子存在,而且在出生後卵子數目不會增加。卵子和精子結合受精便形成受精卵,即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一些動物(例如鳥類)是進行體內受精的,而另一些動物(例如大部份的魚類)則是進行體外受精。

構造

卵細胞結構圖
卵細胞結構圖
卵細胞外觀
卵細胞外觀
卵子是球形的,有一個核,由卵黃膜包被着,其成分主要是糖蛋白,是由卵細胞或其它細胞分泌的。在哺乳動物中這種外被叫做透明帶(zonapellucida),其作用是保護卵子,阻止異種精子進入。許多卵的透明帶下面(皮質部,cortex)還有一層分泌性的囊泡,稱爲皮層顆粒(corticalgranules),受精時以外排的方式釋放皮層顆粒能引起透明帶結構變化,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進入。受精時以外排的方式釋放皮層顆粒能引起透明帶結構變化,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進入。

卵子(卵、卵細胞)是雌性生物的生殖細胞。動物和種子植物都會製做卵子。

在高等生物上,卵子是由卵巢所產生的。所有哺乳類在出生時,卵巢內已經有未成熟的卵子存在,而且在出生後卵子數目不會增加。卵子和精子結合受精便形成受精卵,即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一些動物(例如鳥類)是進行體內受精的,而另一些動物(例如大部份的魚類)則是進行體外受精。

對人類的繁衍而言,必不可少的要數卵子了。卵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也是女性獨有的細胞,是產生新生命的母細胞。

卵子的產生

植物的卵細胞

高等植物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發生在雌蕊子房的胚珠裏。胚珠裏面有一個胚囊母細胞,胚囊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四個細胞,其中一個較大的細胞發育爲胚囊細胞,三個較小的細胞沒有發育前途而解體。胚囊細胞的核經過三次連續的有絲分裂,形成"七胞八核"的胚囊,這八個核的染色體數目都與胚囊細胞相同,是胚囊母細胞的一半。和生殖細胞直接相關的是位於近珠孔處的一個卵細胞,還有位於胚囊中央處的兩個極核。卵細胞受精後形成受精卵,兩個極核受精後形成受精極核,這種受精方式稱爲雙受精,僅見於被子植物。精子從何而來呢?在雄蕊的花葯內有花粉母細胞,數量很多,每個都得經過減數分裂產生四個花粉細胞,簡稱花粉,它們的染色體只有原來的一半。當花粉在雌蕊柱頭上萌發時,它們的核還要作一次有絲分裂,形成一個生殖核、一個營養核,生殖核再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兩個精子。[參考資料] . "高等植物卵細胞和精子的形成及雙受精". 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

哺乳動物的卵細胞

大多數動物的卵是一個大型的單個細胞,貯存有大量的營養供胚胎髮育所用。卵的直徑在人和海膽中約爲0.1mm,魚類和兩棲類中約爲1-2mm,鳥類中可以達到幾釐米甚至十幾釐米。卵的細胞質中富含蛋白質、脂類和多糖的營養成分稱爲卵黃(yolk),它們通常存在於卵黃顆粒中,有的種類中卵黃顆粒外還有膜包圍。在體外孵化的種類中卵黃的體積可達卵的95%以上。卵的外面具有外被(coat),其成分主要是糖蛋白,是由卵細胞或其它細胞分泌的。在哺乳動物中這種外被叫做透明帶(zona pellucida),其作用是保護卵子,阻止異種精子進入。許多卵的透明帶下面(皮質部,cortex)還有一層分泌性的囊泡,稱爲皮層顆粒(cortical granules),受精時以外排的方式釋放皮層顆粒能引起透明帶結構變化,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進入。卵細胞實際上是停留在第一次或第二次減數分裂階段的卵母細胞,直到受精以後,才完成減數分裂。

人類的卵細胞

男、女自青春期開始,其性器官——睾丸或卵巢分別有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正常女子卵巢每月大都排出一個成熟的卵子,精子約3天就可以成熟一批,每次射精可以有上億個精子排出。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經前14天,當卵子由卵巢排出後,輸卵管傘端拾卵,隨上皮細胞纖毛的作用,數分鐘即進入輸卵管的遠端及中部1/3交界處(即輸卵管壺腹部),並停留於該處2~3天等待受精。如此期間有性生活,精子排入陰道後,在2~3小時內由陰道經子宮頸管、宮腔迅速遊動到輸卵管與卵子相遇。大量的精子相爭進入卵子,但只要有一個精子先攻破卵子的外圍組織,進入卵細胞後,其他的精子就不可能在進入同一個卵子了。進入的精子其頭部與卵細胞接觸後各自的細胞膜破裂,細胞核開始融合,外圍的透明帶硬化,然後精、卵的原核相融成爲受孕卵,此時各自帶入的23條染色體融合成23對。

卵子是由我們通常所說的女性性腺——卵巢產生的,直徑約爲0.2mm 。卵巢的主要功能除分泌女性必需的性激素外,就是產生卵子。女孩在胚胎時期約3~6孕周時既已形成卵巢的雛形。出生前,卵巢中已有數百萬個卵母細胞形成,經過兒童期、青春期,到成年也就只剩10萬多個卵母細胞了。卵母細胞包裹在原始卵泡中,在性激素的影響下,每月只有一個原始卵泡成熟,成熟的卵子再從卵巢排出到腹腔。一般來講,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約爲300~400個,其餘的卵母細胞便自生自滅了。 青春期始每月約15~20個原始卵泡同時開始生長髮育,通常只有1~2個可發育成優勢的併成熟,排出卵細胞,其它發育爲閉鎖卵泡。

卵泡發育
卵泡發育分爲三個時期:卵泡期 排卵期 黃體期
人類正常排卵

人類正常排卵過程

 卵子由卵巢旁的囊狀卵泡及囊胞製造,在每月的排卵期,囊狀卵泡會呈現紅色而且變得突出,受膠狀物質包圍的卵子在囊狀卵泡末端排出。

一個卵子排出後約可存活48小時,在這48小時內等待着與精子相遇、結合。若卵子排出後由於多種原因不能與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便在48~72小時後自然死亡。失去這次受精的機會,就要等到1個月後另一個卵子成熟並被排出,重複同樣的過程。左右兩個卵巢通常是輪流排卵,少數情況下能同時排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卵子。如果分別與精子相結合,就出現了雙卵雙胞胎和多卵多胞胎。

在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中,卵巢因素引起的不孕約佔不孕症的15%~25%,卵巢不排卵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卵子遷移的過程

卵子運行的主要環節是輸卵管傘端的作用。根據一些動物體內的直接觀察,排卵後卵子並不在腹腔內遊走很長的距離。由於輸卵管肌肉、系膜及卵巢固有韌帶的收縮活動相互配合,使輸卵管傘端與卵巢排卵部位非常接近。在人類,手術時也經常見到雙側輸卵管繞向子宮後方,估計人的輸卵管捕獲卵子的功能與哺乳動物可能相似。

卵子進入輸卵管主要是由於輸卵管傘端的撿拾作用。近年來,人們在直視下觀察,發現排卵的卵泡並非暴力破裂把卵子衝入腹腔,而是卵泡液帶着卵丘細胞的次級卵母細胞經排卵點緩慢流出。排卵後由於孕激素的作用,輸卵管傘端廣泛分散、充血,輸卵管收縮強度增加,加上傘端離排卵點很近以及傘端大量纖毛的擺動,幾分鐘內卵子就被迅速送至壺腹部。輸卵管液在輸卵管的狹部流速比較快,而在壺腹部的流速則很慢,便於卵子在壺腹部停留,並在此處受精。卵子從卵巢排出後,15~18小時之內受精效果最好,如果24小時內未受精則開始變性。

精子與卵子相遇
精子與卵子相遇

精子的頭鑽進卵子
精子的頭鑽進卵子
卵子沿狹長的輸卵管向子宮遊動
卵子沿狹長的輸卵管向子宮遊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