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功能衰竭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急性腎功能衰竭是腎臟本身或腎外原因引起腎臟泌尿功能急劇降低,以致機體內環境出現嚴重紊亂的臨牀綜合徵。主要表現爲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高鉀血癥和代謝酸中毒。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和各自的病理生理特點,病因可分腎前性如失血、休克、嚴重失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急性循環衰竭等,腎性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大面積擠壓傷等;腎後性如完全性尿路梗阻等。其中以急性腎小管壞死最爲常見,也最具特徵性,而且腎前性衰竭持續發展也會轉化爲急性腎小管壞死。

病因病理病機

病因及發病機理

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病因多種多樣,可概括爲兩大類:

一、腎中毒   對腎臟有毒性的物質,如藥物中的磺胺、四氯化碳、汞劑、鉍劑、二氯磺胺(dichlorphenamide);抗生素中的多粘菌素,萬古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Ⅰ、先鋒黴素Ⅱ、新黴素、二性黴素B、以及碘造影劑、甲氧氟烷麻醉劑等;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魚蕈、斑蝥素(Cantharidin)等,都可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

二、腎缺血   嚴重的腎缺血如重度外傷、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大量失血、產科大出血、重症感染、敗血症、脫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特別是合併休克者,均易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  

此外,血管內溶血(如黑尿熱、伯氨喹所致溶血、蠶豆病、血型不合的輸血、氧化砷中毒等)釋放出來的血紅蛋白,以及肌肉大量創傷(如擠壓傷、肌肉炎症)時的肌紅蛋白,通過腎臟排泄,可損害腎小管而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

急性腎小管壞死的具體發病過程,目前尚未完全明瞭。它的發生與下述有關:①腎小球濾過率極度降低(常在5ml/min以下,多數僅爲1-2ml/min)產生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前述多種原因引起腎小管缺血或中毒,發生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使近曲小管對鈉的的重吸收減少,以致原尿中的鈉、水量增多。當其流經遠曲小管的緻密斑時,刺激腎小球旁器(juxta glomerular apparatus)釋放腎素,使腎臟內血管緊張素Ⅱ活性增高,引起腎小球小動脈的收縮、痙攣、導致腎小球特別是皮質外層腎小球的血流量下降,濾過率極度減少。此外,也可能因腎臟缺血時,腎入球小動脈灌注血量減低,直接刺激球旁細胞釋放腎素而使血管緊張素Ⅱ增多,導致入球小動脈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及醛固酮分泌增多,促進鈉離子及水份滯留。另一些學者認爲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是由於毛細血管內皮損傷、腫脹,致濾過膜通透性降低所引起。②腎小管腔阻塞,受損傷後壞死、脫落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和炎症滲出物、血(肌)紅蛋白等,結成團塊和管型,阻塞管腔,使原尿下流受阻,因而少尿;另一方面管腔積尿腫脹,又會增加腎內壓力,使腎小球濾過率進一步下降。③腎小管管壁破裂,原尿外溢。腎小管受損傷後,管壁破裂,管內的原尿向管外溢出,因而少尿;同時又造成腎間質水腫,增加腎內壓力,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④有人認爲各種原因(休克、創傷、擠壓傷等)引起的腎缺血所致的急性腎衰,其主要原因在於發生缺血後的再灌注,而缺血早期的腎濾過減少或停止(少尿或無尿)是腎臟的一種自身保護機制,減輕腎小管細胞的重吸收負擔,減少氧耗,增加對缺氧的耐受力,一旦腎缺血得到改善(再灌注),便可產生大量超氧陰離子,引起嚴重的腎組織損傷,總之,急性腎衰是多種生理異常所組成的具有特徵性綜合徵,各種發病機理在病程的各個不同時期有其不同的意義。

少尿期後爲多尿期,腎小管上皮開始新生,此時由於:①致病因素已經解除,缺血和毒性物質已消除,血循環已經恢復;②新生的小管上皮細胞仍缺乏濃縮尿液的能力,尿比重仍低於1.015;③氮質血癥和瀦溜的代謝產物,起滲透性利尿作用,故尿量增多,稱爲多尿期。

病理

肉眼見腎臟體積增大,質軟,切面腎皮質蒼白,缺血,髓質呈暗紅色。鏡下見腎小管上皮變平,有些呈混濁腫脹、變性、脫落,管腔內有管型及滲出物。腎中毒引起者,上皮細胞的變性、壞死集中在近曲小管,其下的基膜保護完整;腎缺血所致者,上皮細胞呈竈性壞死,分散在腎小管各段中,其下的基膜往往斷裂、潰破、腎間質內可見小園形細胞浸潤及水腫,有一部分死於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患者腎臟,在光學顯微鏡下腎小管的形態並無改變,故腎小管壞死的命名,是不很恰當的,但這些病例,在電子顯微鏡下,有時仍可見到有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線粒體變形,內質網消失,微纖毛脫落,有些部位基膜也有微裂口。腎小球和腎小動脈一般無改變,只有發生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時,纔會見到腎小球毛細血管中有纖維素性血栓。到病期的第5-6天,壞死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開始新生。若基膜完整,則新生的上皮細胞很快覆蓋在基膜上,使腎小管形態恢復正常。但基膜有破壞者,則上皮細胞多不能再生,缺損處由結締組織代替。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