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 2017年01月0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西醫·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俗稱“傷風”、“感冒”[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但與流行性感冒有別,故又稱爲普通感冒。四季均可發病,但冬季更常見[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以秋、冬、春之交,氣候變化不定的季節最盛。感染後有一定的潛伏期、病期、恢復期及免疫期,故列爲一獨立疾病。發病時常併發咽、喉及氣管等上呼吸道炎症。

感冒其實包括鼻、咽及喉的急性炎症,常爲單發,亦有綜合發病,故有人稱感冒爲一綜合徵。而急性鼻炎常作爲感冒的首發或繼發症狀。因此,常把感冒與急性鼻炎等同。嚴格地說,急性鼻炎應稱爲鼻感冒。

感冒之後,僅有短暫的免疫期。所以,有易病傾向者,常反覆發生。

疾病名稱

急性鼻炎

英文名稱

acute rhinitis

急性鼻炎的別名

傷風;感冒;普通感冒;卡他性鼻炎

疾病分類

耳鼻喉 > 鼻及鼻竇疾病

ICD號

J00

急性鼻炎的病因

致病微生物

主要爲病毒,各種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起本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的防卸功能遭到破壞時,即可引起病毒侵入機體、生長繁殖而發病。同時存在於病人鼻部和咽部的致病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菌、流行性感冒桿菌及其它細菌等)也乘機活躍繁殖,形成繼發感染。

致病誘因

常見的誘因有全身因素,如受涼、過勞、營養不良、菸酒過度、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紊亂等)及全身慢性疾病(心、肝、腎疾病)等均可影響新陳代謝的正常過程,造成血管痙攣、組織缺氧、鼻粘膜溫度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使呼吸道粘膜,特別是鼻腔粘膜的抵抗力下降。體質因素亦有一定關係。局部因素主要由於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致鼻腔通氣受限,影響鼻腔生理功能。鄰近的病竈性疾病,對急性鼻炎的發生有誘發作用。

繼發感染

可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如溶血性或非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及卡他球菌。

急性鼻炎的發病機制

在病變開始時,因血管收縮,使局部黏膜缺血,分泌減少。繼而血管擴張、水腫、分泌物增加。分泌物先爲水樣,迅速變爲黏液性。由於炎症破壞,使黏膜表面細胞脫落,黏膜下層水腫及細胞浸潤。先爲單核白細胞及少數吞噬細胞浸潤;多形核白細胞逐漸增加,滲出於黏膜表面,形成黏液膿性分泌物。

如無併發症,炎症逐漸恢復,水腫消除,血管已不擴張,表皮細胞增殖。在2周內即恢復至正常狀態。

據觀察,在急性鼻炎的各期中,細菌停於黏膜表面,而不在上皮層或黏膜下,也未看到其他病毒所見的包涵體。

急性鼻炎的臨牀表現

潛伏期1~3天。整個病程可分爲3期:

前驅期

數小時或1~2天。鼻內有乾燥、灼熱感,或異物感,癢感,少數病人眼結膜亦有異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適;鼻黏膜充血,發赤,乾燥。

卡他期

2~7天。此期出現鼻塞,逐漸加重,頻頻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伴嗅覺減退,說話時有閉塞性鼻音,還可能出現鼻出血;同時全身症狀達高峯,如發燒(大多爲低燒),倦怠,食慾減退,頭痛等,如併發急性鼻竇炎則頭痛加重。鼻黏膜瀰漫性充血,腫脹,總鼻道或鼻腔底充滿水樣或黏液性分泌物。由於大量分泌物的刺激和炎性反應,鼻前庭可發生紅腫,皸裂。

恢復期

清鼻涕減少,逐漸變爲黏液膿性,合併細菌感染時,鼻涕爲膿性,全身症狀逐漸減輕。如無併發症,7~10天后痊癒。而鼻黏膜的纖毛輸送功能一般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復。

由於每次致病病毒的種類及其亞型不同,以及機體免疫功能和患者年齡的影響,本病的臨牀表現輕重不一,如副流感病毒3或RS病毒所引起的臨牀症狀在成人和小兒有很大差別,成人的症狀大多很輕,而在小兒則較重,常併發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臨牀和實驗研究證明,即使在同一種亞型的病毒,其引起的症狀和併發症的發生率亦不盡一致,即使在同一家庭成員中也有明顯差異。

小兒體內缺少各致病病毒的相關抗體,易患本病。小兒患病時,全身症狀較成人嚴重,多有發燒,倦怠,甚至高燒,驚厥。常伴有較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等。合併腺樣體肥大時,鼻塞比一般重,妨礙吮奶,患兒哭鬧不已。

急性鼻炎的併發症

由於感染的直接蔓延,或不恰當的處理方法(如病期內作咽鼓管吹張,用力擤鼻等),感染可向鄰近器官擴散,產生各種併發症:①經鼻竇開口向鼻竇蔓延,引起急性鼻竇炎,其中以上頜竇炎和篩竇炎多見。②經咽鼓管併發急性中耳炎。③感染向下擴散,併發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小兒及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可併發肺炎。④經鼻淚管引起結膜炎,淚囊炎,但較少見。

急性鼻炎的診斷

①發病前多有各種誘因,潛伏期1~3天;

②起病時多先有全身不適、畏寒、發熱、食慾缺乏、口乾舌燥、關節痠痛、頭疼悶脹、耳悶等;

③鼻部出現鼻癢、噴嚏、先清水樣後粘膿樣鼻涕、嗅覺減退、閉塞性鼻音等;

④檢查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水樣、粘液樣或粘膿樣分泌物。

臨牀分期

整個病程可分爲3期[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前驅期: 數小時或1~2天,鼻內有乾燥、灼熱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適[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鼻黏膜充血,乾燥[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卡他期:2~7天,此期出現鼻塞,逐漸加重,頻頻打噴嚏,流清水樣涕伴嗅覺減退[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同時全身症狀達到高峯,如發熱、倦怠、食慾減退及頭痛[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鼻黏膜瀰漫性充血腫脹,總鼻道或鼻腔底見水樣或黏液性分泌物[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恢復期:清鼻涕減少,逐漸變爲黏液膿性。全身症狀逐漸減輕,如無併發症.7~10天可痊癒[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

病毒性感染見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感染有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和核左移現象。

病原學檢查

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測定,視需要可用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血清學診斷法和病毒分離和鑑定,以判斷病毒的類型,區別病毒和細菌感染。細菌培養判斷細菌類型和藥敏試驗。

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未見異常。

需要與急性鼻炎鑑別的疾病

流感

全身症狀大多較重,如高燒,寒戰,頭痛,全身關節及肌肉痠痛等。上呼吸道症狀可不甚明顯。

變應性鼻炎

無發燒等全身症狀。鼻部症狀的發作與接觸一定的變應原有關。鼻粘膜蒼白,水腫,鼻涕如清水樣。可合併支氣管哮喘等其他Ⅰ型變應性疾病,鼻腔分泌物細胞學檢查,皮膚試驗,激發試驗及特異性IgE抗體測定等有助於鑑別。

血管運動性鼻炎

症狀與變應性鼻炎相似,發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顯的誘發因素。

急性鼻竇炎

急性鼻炎病程延長,恢復期內症狀不減輕,反而加重,頭痛明顯,大量膿涕,中鼻道或嗅裂有膿,局部出現壓痛;血中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比率增加,影像學檢查示竇腔密度增高,黏膜增厚,甚至可見液氣面。

急性傳染病

許多呼吸道急性傳染病的早期可出現類似急性鼻炎的症狀,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等,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對病程的嚴密觀察可鑑別之。

急性鼻炎的治療

既往認爲傷風是定期自愈的疾病,沒有特效藥物的治療。

一般治療

休息、保暖,發熱的患者應臥牀休息;要給進高熱量的飲食,多飲水;使大小便通暢,以便於排出毒素。

藥物治療

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用於減輕全身症狀,退熱,縮短病程[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傳統治療感冒用複方阿司匹林(APC)有減頭痛及發汗作用,這樣有退熱及縮短病期的作用。

阿司匹林,一日0.3~0.5g/kg[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還可以用日夜百服寧,12歲以上至成人,每6小時1片,日服2片,夜服1片。

減充血劑

1%麻黃鹼滴鼻液,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應用7天以內[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麻黃鹼滴鼻液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日,否則,可產生“反跳”現象,出現更爲嚴重的鼻塞[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

抗菌藥物

若合併細菌感染或可疑有併發症時可全身應用抗菌藥物[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抗病毒藥

抗病毒藥物有嗎啉胍(病毒靈)可以應用,但是,它不能針對所有的病毒。

局部治療

主要對症治療。鼻塞可用1%麻黃鹼滴鼻或噴霧,可減少鼻黏膜充血,消腫以利於引流。小兒只能用低濃度的(0.5%)麻黃鹼,不能多滴以免引起不良反應。亦可以用熱蒸汽吸入,使鼻塞減輕。此外儘量不用油劑滴鼻,因爲容易吸入下呼吸道,發生類脂性肺炎。

注意:麻黃鹼滴鼻液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日,否則,可產生“反跳”現象,出現更爲嚴重的鼻塞[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

急性鼻炎的預後

急性鼻炎經過適當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

急性鼻炎的預防

傷風爲一常見、易感染的疾病、影響工作、勞動及學習,且常發生併發症,應以預防爲主。預防原則爲增強抵抗力和避免傳染兩方面:

增強身體抵抗力

加強身體鍛鍊,冬天多在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提倡用冷水洗臉和冷水浴,以加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此外,適當休息,勞逸結合,增加營養。在小兒要供以足夠的維生素A、維生素C等。

多年來,不少學者在預防病毒疫苗方面,曾進行研究,但還未獲得理想結果。目前僅對鼻病毒疫苗的研製有些成效,用以注射於成人中,可產生較高的血內抗體,並可防止感染。

我們經驗,應用多價菌苗(商品爲氣管炎菌苗)注射後有很好的預防感冒效果,用法爲每週1次,初次劑量爲0.2ml,以後每次增加0.1ml,至1.0ml爲止,連續10~20次爲1療程。有1~2年效果,過後再行注射。

小兒在流行期,可採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注射,有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之效,前者每千克體重肌內注射10ml,後者每千克體重注射0.1ml。2~4周注射1次。

避免傳染

對空氣傳染的控制,雖經過各種研究,但尚無理想的方法。臥牀休息,可以減少互相傳染。養成噴嚏及咳嗽時,用手帕蓋住口鼻的習慣。在流行季節出入公共場所及接近患者時要戴口罩。

相關藥品

核糖核酸、板藍根、桔梗、嗎啉胍、複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磺胺、麻黃鹼、維生素A、維生素C、氣管炎菌苗

相關檢查

白細胞計數、維生素A、維生素C

中醫·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爲病症名,指鼻腔黏膜的急性傳染性炎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6.

診斷要點

①受涼、過勞、抵抗力降低時,病毒侵入,繼發細菌感染。病程7~10日[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6.

②發病時鼻內有乾燥、燒灼和發癢的感覺。打噴嚏、流大量清鼻涕、鼻塞、嗅覺減退、發熱、全身不適。4~5日後鼻涕逐漸黏稠,如無併發症,症狀逐漸減輕,最後痊癒[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6.

③鼻腔黏膜瀰漫性紅腫,流大量水樣或黏液性分泌物[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6.

④須與流感和變態反應性鼻炎相鑑別[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6.

急性鼻炎的鍼灸治療

以迎香、印堂、風池、合谷等爲主穴;酌配攢竹、通天、上星、鼻穿等穴。針用捻鍼法平補平瀉,留針5~10分鐘。在留針期間每隔2~3分鐘捻鍼1次,以加強刺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6.

急性鼻炎的方藥治療

近年來,我們採用中、草藥,能夠有效地控制傷風感感冒的流行。發汗療法,食物中加少量辣椒、胡椒等具有發汗功能的佐料;或者加用蔥白煮湯內服亦具發汗作用;蔥豉湯發汗的效果更好。此外用熱水洗澡、泡腳也可以發汗,以此可以縮短病程。

常用中藥有板藍根、大青葉、山豆根、大薊、一枝黃花、桑葉、連翹、紫蘇、荊芥、薄荷等。

對風寒感冒者,可用荊防敗毒飲,荊芥、防風、羌活、前胡、甘草等。頭痛者加白芷;咳嗽重者加桔梗、杏紅;痰多加陳皮、半夏。對風熱感冒者則選用銀翹散,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豆豉等。頭痛加菊花;咽紅腫者加玄蔘、山豆根;咳嗽加杏仁、前胡;痰黃加蔞皮、浙貝母。

急性鼻炎的預防

在流行時期可服用中草藥作集體預防,各地方劑很多,積累不少經驗,現介紹常用的如下:

(1)菊花9g,桑葉9g,薄荷1.5g,代茶飲。

(2)蘇葉6g,白茅根100g,水煎服。

(3)野菊花15g,蘆根100g,水煎服。

(4)蔥白連根15g,蘿蔔100g,水煎服。

(5)貫衆30g,水煎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