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 2018年04月1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肩髃:1.經穴名;2.人體部位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經穴名·肩髃

[穴位基礎信息表]肩髃|Jianyu|Chienyu|Shoulder Bone|LI15|15|GI15|GI15|DI15|Li15|LI15

肩髃爲經穴名(Jiānyú LI1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別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爲手陽明大腸經、陽蹻脈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肩髃指肩頭,肩髃穴在肩頭處,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主治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攣急,臂神經痛,癮疹,瘰癧,風熱癮疹,項強,齒痛,風熱等。肩髃與肩前、肩後合稱肩三針,用於肩凝症、肩背痛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9.

別名

髃骨(《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肩井(《備急千金要方》),扁骨(《外臺祕要》),尚骨(《循經考穴編》),肩尖[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扁骨[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偏骨[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肩井(《外科大成》)。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別人太陰;其別者,上循臂,乘肩髃……

特異性

肩髃爲手陽明大腸經、陽蹻脈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穴名解

肩髃指肩頭,肩髃穴在肩頭處,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廣韻》:“肩,項下。”《說文》:“髃,肩前也。”段注:“肩頭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後統於背前爲髃,髃之言隅也。”《類經·十二經脈》注:“肩端骨罅爲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處,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爲穴名。穴當肩角,故名肩髃。[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所屬部位

肩胛關節[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肩髃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峯前下方凹陷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肩髃在三角肌區,肩峯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肩髃位於肩部,鎖骨肩峯端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處;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時,在肩峯鎖骨關節前緣下際出現二個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5.

肩髃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png

肩髃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肩髃穴的取法

在三角肌區,肩峯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呈現出兩個凹窩,前面一個凹窩中即爲本穴;或垂肩,當鎖骨肩峯端前緣直下約2寸,當骨縫間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1.將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呈現出兩個凹窩,前面一個凹窩中即爲本穴;

2.垂肩,當鎖骨肩峯端前緣直下約2寸,當骨縫之間,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線上處取穴。

快速取穴:正坐,屈肘抬臂與肩同高,另一手中指按壓肩尖下,肩前呈現凹陷處即是[參考資料]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肩髃穴穴位解剖

肩髃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岡上肌腱。有旋肱後動、靜脈。分佈着鎖骨上神經後支及腋神經。皮膚由鎖骨上神經的外側支分佈。皮下筋膜較緻密。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經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該肌,穿經三角肌下囊,至岡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經支配,後肌由肩胛上神經支配。深刺透極泉可達臂叢附近。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岡上肌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岡上肌腱[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外側支和腋神經皮支分佈,深層有腋神經肌支、肩胛上神經、胸肩峯動脈和旋肱後動脈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及腋神經;並有旋肱後動、靜脈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5.

特異性

手陽明、陽蹺脈之交會穴。

肩髃穴的功效與作用

肩髃有通經活絡,疏散風熱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風、通利關節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肩髃穴是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之會,陽蹺脈主司運動,陽明經筋結於肩部,本穴又位於肩部,故是治療肩臂疼痛、手臂攣急不舉、半身不遂的主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凡穴位與他經交會者,爲會穴,在治療上,則兼及與會之經之症。肩髃穴有理氣化痰、舒筋利節之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肩髃穴主治病證

肩髃穴主治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攣急,臂神經痛,癮疹,瘰癧,風熱癮疹,項強,齒痛,風熱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攣急、癮疹、瘰癧[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肩髃主要用於肩臂疾患等:如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手臂攣急、臂神經痛及癭氣、瘰癧、風熱癮疹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項強,齒痛,瘰癧,癮疹;以及肩關節周圍炎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5.

肩髃穴是治療上肢不遂和肩關節疾病的首選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舉;風熱,癮疹,瘰癧[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運動系統疾病: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壓,乳腺炎,蕁麻疹。

刺灸法

刺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一般直刺或針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5.

抬臂,向極泉方向進針,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別透針,進針2~3寸,有酸脹感擴散至肩關節周圍,或有麻電感向臂部放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1.透極泉穴,抬臂,向極泉方向進針,深2~3寸。

2.治崗上肌腱炎時,垂臂,針與穴位下外側皮膚呈50度夾角,沿肩峯與肱骨大結節之間水平方向針刺1.0~1.5寸,針刺2寸時,可刺入岡上肌。

3.斜刺,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時,向肩內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別透針,進針2~3寸,酸脹感擴散至肩關節周圍,或有麻電感向臂部放散。

4.橫刺,上肢外展牽制時,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脹。

注意:行鍼時禁忌活動肩部,否則易發生彎針,甚至折針的現象,故有“已針不可搖,恐傷針”之說[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5.

艾炷灸或溫鍼灸5~7壯,艾條灸5~15分鐘。

肩髃穴的配伍

陽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陽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癧[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陽溪配陽溪治風疹[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

肩髃配曲池、外關、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肩髃配條口透承山,治肩凝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肩髃配風門、中渚、大杼,治肩背紅腫疼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間,治瘰癧[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肩髃配懸鐘、肩髎、肩貞,治肩周炎[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肩髃配肩髎、肩貞、臑俞,有活絡止痛作用,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肩髃配陽溪,有疏風清熱,調和營衛作用,主治風疹。

肩髃配曲池、外關、合谷,有活血通絡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特效按摩

中指和食指併攏,以指腹垂直按壓肩髃穴,兩肩按摩方法相同,每日早晚按摩,左右各按揉1~3分鐘。可治肩臂疼痛、手臂攣急等疾病。[參考資料]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肩中熱,指、臂痛,肩髃主之。

《鍼灸大成》:主中風手足不遂,偏風,風瘓,風痿,風病,半身不遂,熱風,肩中熱,頭不可回顧,肩臂疼痛,臂無力,手不可向頭,攣急,風熱,癮疹,顏色枯焦,勞氣泄精,傷寒熱不已,四肢熱,諸癭氣。

《百症賦》:肩髃、陽溪,消癮風之熱極。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若灸偏風不遂,七七壯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細,若風病筋骨無力久不瘥,當灸不畏細也。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唐魯州刺史庫狄欽,風痹,不能挽弓,甄權針肩髃,針進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癰,乳毒,乳巖。

研究進展

改善肢體血液循環 按揉肩髃穴後,測肢體末端血流圖比較,結果表明動脈彈性改善,肢體血液循環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圍阻力減少[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162.

治療肩周炎:電針刺激肩周炎模型家兔的“肩髃”,能降低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且效果較布洛芬好。病理觀察結果顯示,電針肩髃可抑制炎症反應過強,抑制組織變性,促進肩周組織趨向好轉。

人體部位名·肩髃

肩髃爲人體部位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泛指肩關節上方[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2.。《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其別者,上循臂,乘肩髃。”高士宗注:“髃骨之會,謂肩髃,乃肩臂相會之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