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火烙療法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火烙療法

火烙療法爲治法。指用金屬器械烙燙病變局部組織,以治療外科、皮膚科、喉科、眼科等多種疾病的方法。主要有火針療法和烙鐵療法。適用於喉科及某些外科、皮膚科等疾病。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有“瘭疽毒瘡”,“以烙鐵烙之”之述。王燾的《外臺祕要》有燒桑刀烙傷處以治療蛇咬傷的記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燒銅匙柄熨烙眼弦內,去風退赤甚妙”的記載。清代趙濂《醫門補要》:“喉內舌下兩邊,生起累累疙瘩,吞吐不快,或舌根當中生肉球如櫻桃,皆肝氣所致。用烙鐵在燈火上燒紅,以左手執捺舌,捺開口,右手持烙鐵輕輕烙之,以烙平爲度。”現時多以電灼、電凝、電烙器械替代。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