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燒傷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在我們日常生活、軍事科研及工農業生產中,能引起人體損害的化學物質約有25000餘種。由於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化學燒傷發生率亦逐漸增加。

病因病理病機

化學燒傷的致傷機理 化學物接觸人體後,可產生局部損害及全身損害。其損害程度與化學物的性質、劑量、濃度、接觸時間及面積、處理是否及時及有效等因素有關。

1、局部損害

化學物對局部組織的損害有氧化作用、還的作用、腐蝕作用、原生質毒、脫水作用及起皰作用等。這是由化學物的性質所決定的。一種化學物質可同時存在以上幾種。有的因本身燃燒而致燒傷,如磷燒傷。有的本身對健康皮膚並無損害,一旦着炎燃燒,造成皮膚燒傷,藥物即可通過創面吸收入體內,引起中毒反應。

一般酸燒傷,由於組織蛋白凝固,形成一層痂殼,可預防進一步損害。鹼燒傷後形成脂肪皂化,並可產生可溶性鹼性蛋白,故對局部創面有繼續損害的過程。磷燒傷後形成磷酸,可繼續使組織損害。

2、全身損害

化學藥物可從正常皮膚、創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內臟器官的破壞。化學燒傷的死亡率明顯高於一般燒傷病人,就是由於化學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併發症所致。由於多數化學物質是由肝、腎排泄,故肝、腎損害較多見。常見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壞死、急性腎功能衰竭及腎小管腎炎等。某些化學蒸氣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損傷,不少揮發生物質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腫及吸入損傷,有些化學物質可抑制物質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腫及吸入性損傷,有些化學物質可抑制骨髓、破壞紅細胞,引起貧血或溶血。有的還可引起中毒性腦病、腦水腫、神經損害、消化道潰瘍及出血等。

臨牀表現

1、酸燒傷

常見的爲硫酸、鹽酸、硝酸燒傷。此外尚有氫氟酸、石炭酸、草酸等。它們的特點是使組織脫水,蛋白沉澱、凝固,故燒傷後創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繼續向深部侵蝕。

①硫酸、鹽酸、硝酸燒傷:硫酸、鹽酸、硝酸燒傷發生率較高,佔酸燒傷的80.6%。硫酸燒傷創面呈黑色或棕黑色;鹽酸者爲黃色;硝酸者爲黃棕色。此外,顏色改變與創面深淺也有關係,潮紅色最淺,灰色、棕黃色或黑色較深。酸燒傷後,由於痂皮掩蓋,早期對深度的判斷較一般燒傷困難,不能因無水泡即判爲濃度燒傷。

硫酸、鹽酸、硝酸在液態時可引起皮膚燒傷,氣態時吸入可致吸入性損傷。三種酸比較,在同樣濃度下,液態時硫酸作用最強,氣態時硝酸作用最強。氣態硝酸吸入後,數小時即可出現肺水腫。它們口服後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燒傷、喉水腫及呼吸困難,甚至潰瘍穿孔。

其處理同化學燒傷的急救處理原則。沖洗後,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或氧化鎂、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膚上的氫離子,中和後,仍繼續沖洗。創面採用暴露療法。如確定爲Ⅲ度,遲早切痂植皮。吸入性損傷按其常規處理。吞食強酸後,可口服牛奶、蛋清、氫氧化鋁凝膠、豆漿、鎂乳等,禁忌洗胃或用催吐劑,切忌使用耐火酸氫鈉,以免產所,造成胃腸穿孔。可口服強的松,以減少纖性藥物。

②氫氟酸燒傷:氫氟酸是氟化氫的水溶液,無色透明,具有強烈腐蝕性,並具有溶解脂肪和脫鈣的作用。氫氟酸燒傷後,創面起初可能只有紅斑或皮革樣焦痂,隨後即發生壞死,向四周及深部組織侵蝕,可傷及骨骼使之壞死,形成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員疼痛較重。10%氫氟酸有較大的致傷作用,而40%則對皮膚浸潤較慢。

氫氟酸燒傷後,關鍵在於早期處理。應立即用大量流動水沖洗,至少半小時,也有主張沖洗1~3小時得。沖洗後,創面可塗氧化鎂甘油(1∶2)軟膏,或用飽和氯化鈣或25%硫酸鎂溶液浸泡,使表面殘餘的氫氟酸沉澱爲氟化鈣或氟化鎂。忌用氨水,以免形成有腐蝕性的二氟化銨(氟化氫銨)。如疼痛較劇,可用5%~10%葡萄糖酸鈣(0.5ml/cm2)加入1%普魯卡因內行皮下及創周浸潤,以減輕進行性損害。北京積水潭醫院配製了一種霜劑,外塗創面,每2~4小時換藥一次,必要時可包紮,至疼痛消失爲止,取得了滿意的療效。Hayashi報告皮質激素對氫氟酸也有一定效果。若創面有水泡,應予除去燒傷波及甲下時,應拔除指(趾)甲。Ⅲ度創面應早期切痂植皮。

③石炭酸燒傷:石炭酸吸收後主要對腎臟產生損害。其腐蝕、穿透性均較強,對組織有進行性浸潤損害,故急救時首先用大量流動冷水沖洗,然後再用70%酒精沖洗或包紮。深度創面應早期切痂或削痂。

④草酸燒傷:皮膚、粘膜接觸草酸後易形成粉白色頑固性潰爛,且草酸與鈣結合使血鈣降低,故處理時在用大量冷水沖洗的同時,局部及全身應及時應用鈣劑。

2、鹼燒傷

臨牀上常見的鹼燒傷有苛性鹼、石灰及氨水等,其發生率較酸燒傷爲高。鹼燒傷的特點是與組織蛋白結合,形成鹼性蛋白化合物,易於溶解,進一步使創面加深;皂化脂肪組織;使細胞脫水而致死,併產熱加理損傷。因此它造成損傷比酸燒傷嚴重。①苛性鹼燒傷:苛性鹼是指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鉀,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刺激性。其燒傷後創面呈粘骨或皁狀焦痂,色潮紅,一般均較深,通常在深Ⅱ度以上,疼痛劇烈,創面坯 煞費苦心組織脫落後,創面凹陷,邊緣潛行,往往經久不愈。

其處理關鍵在於早期及時流動冷水沖洗,沖洗時間要長,有人主張沖洗24小時,不主張用中和劑。深度創面亦應早期切痂。誤服苛性鹼後禁忌洗胃、催吐,以防胃與食道穿孔,可用小劑量橄欖油、5%醋酸或食用醋、檸檬汁口服。對壞煞費苦心組織自然脫落形成肉芽創面者,在肉芽創面上以1%枸櫞酸溶液溼敷24小時可降低pH,提高植皮成活率。

②石灰燒傷:生石灰(氧化鈣)與水生成氫氧化鈣(熟石灰),並放出大量的熱。石灰燒傷時創面較乾燥呈褐色,較深。注意用水沖洗前,應將石灰粉末擦拭乾淨,以免產熱加重創面。

③氨水燒傷:氨水極易揮發釋放氨,具有刺激性,吸入後可發生喉痙攣、喉頭水腫、肺水腫等吸入性損傷。氨水接觸之創面淺度者有水泡,深度者乾燥呈黑色皮革樣焦痂。

其創面處理同一般鹼燒傷。對伴有吸入性損傷者,應按吸入性損傷原則處理。

3、磷燒傷合併中毒

磷燒傷在化學燒傷中居第三位,僅次於酸、鹼燒傷。除磷遇空氣燃燒可致傷外,還由於磷氧化後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對細胞有脫水和奪氧作用。五氧化二磷遇水後生成磷酸並在反應過程中產熱使創面繼續加深。磷蒸氣吸入可引起吸入性損傷,磷及磷化物經創面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

磷系原生質毒,能抑制細胞的氧化過程。磷吸收後在肝、腎組織中含量較多,易引起肝、腎等臟器的廣泛損害。磷燒傷後病人主要表現爲頭痛、頭暈、乏力、噁心,重者可出現肝、腎功能不全,肝腫大,肝區痛,黃疸,少尿或無尿,尿中有蛋白和管型。由於吸入性損傷及磷中毒可引起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肺部聞及乾溼羅音,重者可出現肺功能不全及ARDS,胸片提示間質性肺水腫、支氣管肺炎。部分病人可有低鈣、高磷血癥、心律紊亂、精神症狀及腦水腫等。磷燒傷創面多較深,可傷及骨骼,創面呈棕褐色,Ⅲ度創面暴露時可呈青銅色或黑色。

磷燒傷後,應立即撲滅火焰、脫去污染的衣服,創面用大量清水沖洗或浸泡於水中。仔細清除創面上的磷顆粒,避免與空氣接觸。若一時無大量清水,可用溼布覆蓋創面。爲避免吸入性損傷,病人及救護者應用溼的手帕或口罩掩護口鼻。病人入院後,用1%硫酸銅清洗,形成黑色磷化銅,便於清除,然後再用清水沖洗或浸泡於水中。注意硫酸銅的用量以及創面不發生白煙爲度。殘餘創面的磷化鯛應用鑷子仔細清除,再用清水沖洗後,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溼敷,中和磷酸,4~6小時後改用包紮,嚴禁用油質敷料。深度創面應遲早切痂植皮。否認創面面積大小,磷燒傷後均應注意保護內臟功能,給予高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早期輸液量應偏多,早給鹼性藥,早給利尿藥,給予能量保劑應用等。早期應用鈣劑可避免發生磷中毒,已發生磷中毒者應用鈣劑後,可緩解臨牀症狀,促進磷的排泄,並促進受傷臟器的恢復。

4、氰化物燒傷及合併中毒

氰化物按化學結構可分爲無機氰化物和有機氰化物,後者變稱腈類化合物。氰化物進入體內後,氰離子迅速與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三價鐵結合,阻礙其細胞色素還原爲帶二價鐵的還的型細胞色素氧化酶,使細胞不能得到足夠的氧,造成“細胞內窒息”。急性中毒者動靜脈血氧差可自正常的4%~5%降至1%~1.5%,故易致呼吸中樞麻痹,並造成死亡。

氰化物中毒的主要臨牀表現爲乏力、胸痛、胸悶、頭暈、耳鳴、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瞳孔縮小或擴大,陳發性或強直性抽搐、昏迷,最後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其處理爲遲早給予亞硝酸異戊酯和亞硝酸鈉。現場或運送途中,可給患者吸入亞硝酸異戊酯0.2~0.4ml,每隔15~30秒至數分鐘一次,不要超過5~6支,吸入至靜注亞硝酸鈉爲止。30%亞硝酸鈉10~20ml(6~12mg/kg),以2~3ml/分的速度靜脈注射,然後在同一針頭下給予25%硫代硫酸鈉50ml,必要時1小時重複注射一次。注射時速度勿快,以免引起低血壓。局部創面應先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然後用0.01%的高錳酸鉀沖洗,再用5%硫代硫酸鈉沖洗。應該注意的是亞硝酸鈉及硫代硫酸鈉對有機氰中毒無解毒作用,且亞硝酸鈉本身對機體有損害作用。

5、瀝青燒傷

瀝青人稱柏油,有高度的粘合性,廣泛用於房屋建築、工程防腐防潮、鋪路等。液體瀝青引起皮膚燒傷純屬熱力作用,無化學致傷作用。其特點是不易清除、熱量高、散熱慢,故創面往往較深,且多發生於皮膚暴露部位,如手、足、面部等處。

大射程瀝青燒傷切忌用汽油擦洗,以免引起急性鉛中毒。瀝青燒傷後可即刻置於冷水中使其降溫,之後再用橄欖油或麻油清除創面上的瀝清;也可用松節油拭擦,但其具有刺激性,故對中小面積創面爲宜。

瀝清蒸發產生少量吖啶、蒽、菲等光感物質,光照射後增加疼痛。故病人應避免日光照射,避免應用有光感的藥物,如磺胺、氯丙嗪、異丙嗪等,創面上禁用紅汞、龍膽紫。

治療

化學燒傷的急救處理

1、迅速脫離污染物,並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20~30分鐘以上。有時應先拭去創面上 的化學物質(如干石灰粉),再用水沖洗,以避免與水產生大量熱,造成創面進一步損害。沖洗完後可再用中和劑,中和時間不易過久,片刻之後再用流動水沖洗。

2、及時確認是否伴有化學物質中毒,並按其救治原則及時治療。如一時無法獲得解毒劑或肯定致毒物質時,可先用大量高滲葡萄糖和維生素C靜點、給氧、輸新鮮血液等,如無禁忌,及早應用利尿劑,然後,據情況選用解毒劑。

3、燒傷病毒按燒傷的治療方法進行休克復甦及創面處理。早期切除Ⅲ茺焦痂,消除深Ⅱ度創面壞死組織,以切斷毒物來源。

4、及時處理合並症及併發症,必要時請相關科室協助診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