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瘡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黃水瘡   病名。指生於皮膚的一種膿皰性疾病。亦名滴膿瘡。見《外科正宗》卷四。該病爲脾胃溼熱內生,外受風邪而成。症見初起皮膚患處先起紅斑,繼之成粟米樣水皰,逐漸增大,皰液初呈透明,後變爲混濁,基底紅暈,隨即變爲膿皰,患處痛癢難忍,搔破黃水淋漓,甚者蔓延成片,直至瘡水乾後結痂而愈。該病多發生於小兒頭面、耳、項等處,重者可延及全身各處。治宜祛風勝溼,清熱涼血,熱毒偏盛者,可內服升麻消毒飲加蒼朮、黃連;風邪偏盛者服消風散;溼熱重者服平胃散加黃芩、黃連。外治熱重者可用青蛤散或青黛散外敷;溼甚者用碧玉散或三石散外敷。相當於膿皰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