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 2017年03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黑芝麻

黑芝麻古稱胡麻,爲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種子,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鈣、磷、鐵質等。

黑芝麻呈扁卵圓形,長約3mm,寬約2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網狀紋。尖端有棕色點狀種臍。種皮薄,子葉2,白色,富油性。氣微,味甘,有油香氣。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拉丁名

Semen Sesami Nigrum

英文名

Black Sesame

黑芝麻的別名

胡麻子、脂麻、油麻、巨勝、黑荏子。

黑芝麻的處方用名

黑芝麻、胡麻仁、巨勝子、炒黑芝麻。

黑芝麻的來源

爲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 的種子。

黑芝麻的原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達1m。莖直立,四棱形,稍有柔毛。葉對生或上部葉互生;上部葉披針形或狹橢圓形,全緣,中部葉卵形,有鋸齒,下部葉3裂。花單生或2~3朵生葉葉腋;花萼長約6mm,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長約2.5cm。蒴果四棱狀長橢圓形,長約2.5cm,上下幾等寬,頂端稍尖,有細毛,種子多數,黑色、白色或淡黃色。花期5~9月,果期7~9月。

除西藏外,各省區均有栽培。主產山東、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北。

黑芝麻的採製與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黑芝麻的性狀

黑芝麻種子扁卵圓形,長約3mm,寬約2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網狀皺紋,先端有棕色點狀種臍。種皮薄,子葉2,白色,富油性。味甘,有油香氣。

黑芝麻的炮製

炮製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期“先以水淘,浮者去之,沉者漉出,令幹,以酒拌蒸從巳至亥,出攤幹”(《雷公》)。唐代有九蒸九曝(《千金》)。宋代有微炒別搗(《聖惠方》)。清代有酒蒸曬(《解要》)。對炮製作用也有論述,如“滑痰生用,逐風酒蒸,入補蒸曬,炒食不生風病”(《得配》)。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炒法等。[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黑芝麻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炒黑芝麻

取淨黑芝麻,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爆裂聲,並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用時搗碎。[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成品性狀

黑芝麻呈扁卵形,一端尖,另一端鈍圓。表面黑色。種皮薄,種仁白色,富油性。氣微,味甘,有油香氣。炒黑芝麻微鼓起,表面黑色,有香氣。[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炮製作用

黑芝麻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功能。生品現已少用。古代醫家認爲生用滑痰,涼血解毒。如治小兒瘰癧,與連翹等份爲末,頻頻食之(《簡便單方》);治浸淫惡瘡,本品生搗敷之(《普濟方》);治小兒頭瘡,本品生用嚼敷(《從新》)。[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炒黑芝麻香氣濃,具有補益肝腎、填精補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頭昏,頭痛,眼花,耳鳴,鬚髮早白或脫髮,腸燥便祕,婦人乳少。如治肝腎不足,頭昏耳鳴或脫髮的桑麻丸(《保元》);治脫髮的生髮湯(《鄒雲翔醫案》);血虛腸燥,用炒黑芝麻研末和雞蛋、蜂蜜,用沸水衝成蛋花糊常服(《中藥臨牀應用》);婦人乳少,用炒黑芝麻研末,加鹽水少許食之(《本草綱目》)。但應注意,炒黑芝麻雖屬補益佳品,因性滑潤,故腸滑便溏及精氣不固者,非其所宜。[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貯存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防蛀。[參考資料]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1-92.

黑芝麻的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爲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等甘油脂,並含芝麻素(sesamin)、芝麻林酚素(sesamolin)、芝麻酚(sesamol)、胡麻甙(pedaliin)、車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等。

黑芝麻的性味

性平,味甘。

黑芝麻的功能主治

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於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腸燥便祕。

黑芝麻的營養價值

1. 黑芝麻作爲食療品,有益肝、補腎、養血、潤燥、烏髮、美容作用,是極佳的保健美容食品;

2. 黑芝麻的神奇功效,還在於它含有的維生素E居植物性食品之首。維生素E能促進細胞分裂,推遲細胞衰老,常食可抵消或中和細胞內衰物質“遊離基”的積累,起到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3. 新近研究發現,黑芝麻具有降血脂、抗衰老作用,其食療作用早已被公認,常食有益;

4. 黑芝麻富含生物素,對身體虛弱、早衰而導致的脫胎換骨發效果最好,對藥物性脫髮、某些疾病引起的脫髮也會有一定療效。

黑芝麻的貯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黑芝麻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均可食用,每天10~15克。

1. 適宜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眼花、視物不清、腰痠腿軟、耳鳴耳聾、發枯發落、頭髮早白之人食用;適宜婦女產後乳汁缺乏者食用;適宜身體虛弱、貧血、高脂血症、高血壓病、老年哮喘、肺結核,以及蕁麻疹,習慣性便祕者食用;適宜糖尿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瘴、慢性神經炎、末梢神經麻痹、痔瘡以及出血性素質者食用;

2. 患有慢性腸炎、便溏腹瀉者忌食;根據前人經驗,男子陽痿、遺精者忌食。

黑芝麻的食療功效

味甘,性平;入肝、腎、肺經。

滋補肝腎,生津潤腸,潤膚護髮,抗衰祛斑,明目通乳。

用於血虛視物昏花、耳鳴、津少便祕、面斑、久咳不愈、發枯不澤、乳汁不通、失眠等。甘平油潤,功能補肝腎,益精血,潤燥滑腸,味道香美無毒,可作食療而久服。

與黑芝麻相剋的食物

芝麻忌與雞肉同食。

黑芝麻的食用建議

1. 芝麻可榨制香油(麻油),供食用或制糕點;種子去皮稱麻仁,烹飪上多用作輔料;

2. 芝麻仁外面有一層稍硬的膜,把它碾碎才能使人體吸收到營養,所以整粒的芝麻應加工後再喫。

3. 炒制時千萬不要炒糊。

黑芝麻藥典標準

品名

黑芝麻

Heizhima

SESAMI NIGRUM SEMEN

來源

本品爲脂麻科植物脂麻 Sesamum indicum L. 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性狀

本品呈扁卵圓形,長約3mm,寬約2mm 。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網狀皺紋。尖端有棕色點狀種臍。種皮薄,子葉2,白色,富油性。氣微,味甘,有油香氣。

鑑別

(1)粉末灰褐色或棕黑色。種皮表皮細胞成片,胞腔含黑色色素,表面觀呈多角形,內含球狀結晶,斷面觀呈柵狀,外壁及上半部側壁菲薄,大多破碎,下半部側壁及內壁增厚。草酸鈣結晶常見,球狀或半球形結晶散在或存在於種皮表皮細胞中,直徑14~38μm;柱晶散在或存在於頹廢細胞中,長約至24μm,直徑2~12μm。

(2)取本品1g,研碎,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小時,傾取上清液,置試管中,加含蔗糖0.1g的鹽酸10ml,振搖半分鐘,酸層顯粉紅色,靜置後,漸變爲紅色。

(3)取本品0.5g,搗碎,加無水乙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靜置或離心,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黑芝麻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芝麻素對照品及β-谷甾醇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分別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藥材溶液各8μl,對照品溶液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醚-乙酸乙酯(20∶5.5∶2.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雜質

不得過3.0%(附錄IX A)。

水分

不得過6.0%(附錄IX H 第一法)。

總灰分

不得過8.0%(附錄IX K)。

黑芝麻飲片

炮製

黑芝麻

除去雜質,洗淨,曬乾。用時搗碎。

炒黑芝麻

取淨黑芝麻,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爆聲。用時搗碎。

本品形如黑芝麻,微鼓起,有的可見爆裂痕,有油香氣。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肝、腎、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

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用於精血虧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腸燥便祕。

用法與用量

9~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