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宋 沈括;蘇軾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唐中書侍郎崔知悌序

夫含靈受氣,稟之於五行。攝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若《歧黃廣記》,《蔚有舊經》。攻灸兼行,顯著斯術。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亦稱復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癖氣爲根,婦人以血氣爲本。無問長少,多染此病。嬰孺之流,傳注更苦。其爲狀也,發乾而聳,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小結,多者乃至五六。或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雖目視分明,而四肢無力,且上氣食少,漸就沉羸。縱延日時,終於盡。餘昔忝洛州司馬,嘗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逾二百。至於狸骨獺肝,徒聞曩說,金牙銅鼻,罕見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療風,或瘴或勞,或邪或癖,或患狀既廣。灸活者不可具述,略陳梗概。又恐傳受訛謬,以誤將來。今故具圖形狀,庶令覽者易悉,使所在流佈。頗用家藏,未暇外請名醫,傍求上藥,還魂返魄,何難之有?遇斯疾可不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