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膏肓腧穴法》

宋 莊綽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王唯一《明堂銅人灸經》

膏肓二穴,在第四下兩傍相去各三寸,主無所不療,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發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動搖也。從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從胛骨之裏,去胛容側指許,摩KT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於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百壯,多至五百壯。當覺下礱礱似流水之狀,亦當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當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即胛骨覆其穴,灸之無驗。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論曰∶昔在和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膏之上、肩之下,針藥不能及,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遣。若能用心以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出《千金》、《外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