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

元 齊德之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貼法

夫瘡腫之生於外者,由熱毒之氣蘊結於內也,蓋腫於外,有生頭者,有漫腫者,有皮濃有皮薄者,有毒氣深者,有毒氣淺者;有宜用溫藥貼者,有宜用涼藥貼者,有可以幹換其藥者,有可以溼換其藥者,深淺不同,用藥亦異,是以不可不辨也。若瘡腫初生,似有者,即當貼溫熱藥,引出其熱,毒火就燥之義也;於四畔赤處,搗生寒藥貼之,折伏其熱勢,驅逐其邪惡,撲火之義也。夫生寒藥勢,氣力精全,性味雄健,或有療者,不本物理,皆通用藥草膏之類,有勢力微,欲使瘠者,敵其勇夫,不亦難乎!又有粗工不審逆從,便用寒藥,敷貼趁逐,邪毒復入於內,歸於肝心,十死八九矣。大抵敷貼之法,欲消散腫毒,血脈疏通,寒熱逆從斷其去就焉,慎不可執方無權,安能散於鬱結,不成膿乎!其腫皮濃者,以故軟布,或以紙花子塗藥貼之,待其藥幹換;腫皮薄者,即用疏紗,或薄紙塗藥貼之,其藥未乾,即當換之。若至膿潰之後,即貼溫肌生肉膏藥,要在逐臭腐,排惡汁,取死肌,生良肉,全藉溫熱膏劑之力也,切勿用寒涼之藥水調貼之。夫血脈喜溫而惡寒,若着冷氣過理,即血滯難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