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清 沈望橋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口渴(三十四)

渴者,胃中有熱,津液爲熱所耗,故發渴而欲飲也。宜炒米、綠豆芝麻煎茶與飲,切勿飲水,回後加石膏知母麥冬冬花花粉、幹葛,以生津液而止渴。津液流通於三焦,以制火也。火氣上炎,燻灼心脾,是以津液爲之下陷華池爲之乾涸,故發渴也,治宜清金。《經》雲∶烈火刑金,咽燥發渴,火清則華池自潤矣。咽喉乾燥則渴,雖有虛實,均屬肺病金生水而畏火不能輸降下之,令華池乾涸而渴,從之喜熱惡冷,稍飲即止,宜生津液而渴自止。喜寒惡熱,百杯未足,宜制烈火而渴自解,是金被火爍,火焰如爐,五臟皆竭,而肺更何言哉!《經》又云∶降火則渴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