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近代 彭遜之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氣化次序說

竹泉生曰∶人身氣化,有先後,有輕重,不明其道,無以爲治,此吾所以又有氣化次序之說也。夫腎水之於人,初無大益,真陰薰蒸之,肺出其治節,膀胱通其氣化,遂成元氣,故氣之爲物也,根於腎命胞宮,通乎心肺脾胃三焦之間耳。行於脣齒則爲津,達乎皮毛則爲汗,而百骸由是皆有生生之氣,故爲溫和者也。元氣既足,乃鼓激有餘之水,使與相火交而成精,精充滿,則循督脈上行而爲腦,填乎骨中則爲髓,於是乎骨強而能立矣。又鼓激有餘之水,使與君火交而成血,血充滿,則循衝任旁達遍敷,灌溉脈隧、肌肉、筋絡,於是乎筋榮而能運動矣。精屬陽而本乎天之氣,體動而用靜,故腦髓安居而不遷。血屬陰而本乎地之氣,體靜而用動,故脈隧營運而不息,而統乎精血陰陽者,則氣也。故精曰精氣,血曰血氣。知此,則其先後輕重之治可得矣,是故經水枯者,補其血,血虧者補其精,精脫者,補其氣,經曰∶虛則補其母是也。是書言血而不言精,何也?蓋補氣解鬱,填精益水,散見於各證,而女子屬陰,以血爲本,故其病多見於血,其精病惟濁證一種而已,古人以濁爲帶,非也。帶下不自覺,非能致死,濁下則自覺之,不止者死,元氣亡也。故附志於末,以擬於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