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金 劉完素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陰陽論第四

論曰。天地者。陰陽之本也。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倘不知此。謂天自運乎。地自處乎。豈足以語造化之全功哉。大哉幹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所以天爲陽。地爲陰。水爲陰。火爲陽。陰陽者。男女之血氣。水火者。陰陽之徵兆。惟水火既濟。血氣變革。然後剛柔有體。而形質立焉。經所謂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乎人。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故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人生有形。不離陰陽。蓋人居天之下地之上氣交之中。不明陰陽而望延年。未之有也。何則。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王注曰。且蒼天布氣。尚不越於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於天道。左傳曰。違天不祥。繫辭雲。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故偏陰偏陽謂之疾。夫言一身之中。外爲陽。內爲陰。氣爲陽。血爲陰。背爲陽。腹爲陰。腑爲陽。髒爲陰。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爲陰。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爲陽。蓋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豈偏枯而爲道哉。經所謂治心病者。必求其本。是明陰陽之大體。水火之高下。盛衰之補瀉。遠近大小陰陽之變通。夫如是惟達道人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