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 2016年03月3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人體部位名·膏肓

膏肓爲人體部位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出《左傳·成公十年》。指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後世稱病位深隱難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爲“病入膏盲”[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1.。一說膏肓指膈中之病(見《肘後備急方》)

經穴名·膏肓俞的簡稱

膏肓爲經穴膏肓俞之簡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見《醫學入門》。

[穴位基礎信息表]膏肓|Gaohuang|Kaohuang|Vital Organs|BL43|43|V38|V39|B38|B38|BI43

膏肓俞爲經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Gāohuāngshù BL43) 。出《備急千金要方》。《醫學入門》作膏肓。屬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於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組成部分,此穴與厥陰俞並列,故名膏肓俞[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標準定位

膏肓俞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膏肓俞位於脊柱區,第四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坐或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膏肓俞位於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鍼灸資生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2.

膏肓俞的位置[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膏肓俞的位置

膏肓俞的位置

膏肓俞的位置

膏肓俞的位置

取法

膏肓俞位於脊柱區,第四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坐或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俯臥位,兩手抱肘,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

穴位解剖

膏肓俞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間隙。有肋間動脈後支及頸橫動脈降支。分佈着第二、三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爲外側支及肩胛背神經。皮膚由第三、四、五胸神經後支內側支分佈。(參看心俞等穴)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豎脊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布有第二、三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爲外側支及肩胛背神經;並有肋間動脈後支及頸橫動脈降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2.

功效與作用

膏肓俞有補肺健脾、寧心培腎、治癆益損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補虛益損,調理肺氣。

主治病症

膏肓俞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虛損、五勞七傷、骨蒸潮熱、盜汗自汗、脾胃虛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癆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風、癰疽發背、癲狂、不眠、健忘、夢遺失精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現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胸膜炎、神經衰弱及一切慢性虛衰性疾病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久病體虛,常灸此穴有強壯效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膏肓俞主治肺癆,咳嗽,氣喘,咳血,盜汗,遺精,健忘,四肢倦怠,癰疽發背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2.

1. 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

2.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陽痿,遺精;

3.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經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貧血。

4. 本穴爲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的常用穴。

刺灸法

刺法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斜刺0.3~0.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2.

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肩胛部放散; 不可深刺,以防氣胸。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艾炷灸7~15壯;或艾條灸20~3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2.

艾炷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膏肓俞配足三裏、膈俞,有健脾生血補虛的作用,主治骨蒸勞熱,盜汗。

膏肓俞配天突、大椎,有理肺降氣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氣管哮喘。

實驗研究

針刺實驗性失血性貧血家兔的“膏盲”部位,可使血紅蛋白增加,紅細胞數上升,提前糾正貧血狀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8.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膏肓俞無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發狂健忘。

《鍼灸聚英》:傳屍骨蒸。

十二經原穴之二·膏肓

膏肓爲十二經原穴之二[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1.。《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脖胦即氣海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