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伏連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伏連

伏連爲古病名。指傳屍內傳至髒者。《外臺祕要·傳屍方四首》論傳屍,以病邪內傳五臟,名之伏連。可用硃砂丸治療。參見傳屍:傳屍爲古病名。指能互相傳染的消耗性疾患。《外臺祕要·傳屍方四首》:“大都男女傳屍之候,心胸滿悶,背髆煩疼,兩目精明,四肢無力,雖知欲臥,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脛痠疼,多臥少起,狀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無病,從日午以後,即四體微熱,而好顏色。喜見人過,常懷忿怒,纔不稱意,即欲嗔恚。行立腳弱,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通,或見先亡,或多驚悸,有時氣急,有時咳嗽。雖思想飲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須臾,而精神尚好,或兩脅虛脹,或時微利,鼻幹口燥,常多黏唾,有時脣赤,有時欲睡,漸就沉羸,猶如水涸,不覺其死矣。”一名轉註。因其病變早晚不同,又有痃瘧、遁注、骨蒸、伏連、殗殜之稱。本病相似於結核病。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