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赤瘡痍 2015年11月23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風赤瘡痍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4. 。見《祕傳眼科龍木論》。又名風赤瘡疾[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4.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由脾臟風熱蘊結,兩瞼似朱塗而生瘡,黑睛端然無染,不治便生翳膜。”一般可見眼瞼或瞼緣紅赤起瘡及潰爛,痛癢並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4. 。治以祛風清熱爲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4. 。癢甚於痛者,以風邪爲重,宜祛風解毒,用五退散加減;痛甚於癢者,以熱邪爲重,宜清熱涼血祛風,用加減四物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4.

疾病科屬

眼科

疾病概述

風赤瘡痍指胞瞼皮膚紅赤如塗硃砂,癢痛腫脹,起小泡,甚則潰爛化膿,破裂結痂,或僅爲紅斑疹點。西醫學之眼瞼帶狀皰疹、眼瞼皮膚炎、眼瞼溼疹、眼瞼熱性病皰疹等有類似表現者,均屬本病範圍。

診斷要點

1、臨牀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胞瞼浮腫作癢,皮色紅赤如塗硃砂,或出現水泡、膿泡及滲出粘液,水泡潰破結痂脫落,愈後可不留痕跡。

②胞瞼浮腫刺痛作癢,繼則於同側面頰額肋出現成簇皰疹,局部焮痛,皰疹基底潮紅,日久水泡內可灌膿,終則乾燥結痂,愈後留下痕跡,一生不退。

③上述二種,嚴重時或日久失治均可侵及黑睛、瞳神,變生星點雲翳、瞳神幹缺症。

2、本病須與瞼弦赤爛相鑑別(詳見上節)。

辨證分析

本病多因脾胃溼熱蘊積,外受風熱毒邪,內夾心火,上攻胞瞼所致。也有因其他眼病或點用藥物過敏所致。胞瞼紅赤焮痛、起膿泡屬熱毒爲犯,皮膚潰爛起水泡屬溼熱燻蒸,胞瞼腫癢爲風邪。證雖屬風、溼、熱毒爲犯,但以紅痛爲主。用語治療上以清熱瀉火解毒爲先。

辨證論治

溼熱兼風型

證見

治法

方藥

1、主方:除風清脾飲處方:參見“瞼弦赤爛”溼熱偏重型方藥,酌加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參照“瞼弦赤爛”溼熱偏重型中成藥。風火上攻型

證見

治法

方藥

1、主方:普濟消毒飲(汪昂《醫方集解》)加減處方:黃芩12克,黃連9克,連翹9克,板藍根15克,殭蠶9克,柴胡9克,薄荷6克,玄蔘15克,赤芍15克,甘草6克,升麻6克,大青葉胞瞼紅赤如塗硃砂, 痛難忍,局部壞疽潰爛。清熱瀉火解毒。胞瞼腫癢,皮色紅赤,少許丘疹,滲出粘液。祛風清熱除溼。15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⑴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⑵穿心蓮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⑶七釐散,每日1~2克和蜂蜜調勻,開水沖服。

⑷嚴重者用穿心蓮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或用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靜脈滴注(用法詳見“針眼”“眼丹”)。外治法

1、局部皮膚灼熱刺痛:先用龍膽草、苦蔘、馬齒莧適量,洗淨煎水外洗患處,再搽爐甘石粉或滑石粉,每日2~3次。

2、鮮羊蹄草適量,洗淨搗爛如泥,外敷。

3、穴位注射:用維生素B1或B12穴位注射,穴位取第四頸椎旁開5分處。

4、如有黑睛星翳,瞳神幹缺者,參照有關症型外治療。

5、如爲藥物過敏所致者,應停止使用致敏物。

6、青黛散外敷:青黛30克,冰片0.3克,共研爲細粉,用牛膽汁(豬、羊膽汁均可)調成衡糊狀。外敷局部皮膚面,每日數次。其他療法

1、飲食療法

⑴水鴨銀花湯:水鴨1只,金銀花9克,生熟地黃各6克,瘦豬肉120克。將水鴨剖好洗淨,與瘦豬肉連同湯料一起放入鍋中,煮約的小時,加油鹽調味,飲湯喫肉。

⑵黃花菜馬齒莧飲:黃花菜、馬齒莧各30克,洗淨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文火煮30分鐘,即可飲用。

⑶其他參照“瞼弦赤爛”飲食療法。

2、預防調護

⑴平素必須注意增強體質,保持精神舒暢,避免過勞,保持足夠的睡眠。

⑵發病後應體質局部清潔乾燥,及時清除滲液膿液,避免用手揉擦患部。

⑶治療上宜採用內、外治相結合,及時用藥,防止黑睛及瞳神併發症發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