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 2016年09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肺痿:1.肺葉枯萎所致的病證;2.傳屍之一種;3.皮毛痿。

肺葉枯萎所致的病證·肺痿

肺痿(atrophic lung diseas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lung wilt diseas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又作肺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是指肺葉枯萎不榮或痿弱不用,以胸憋氣短、咯吐濁唾涎沫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肺臟的慢性虛損性疾患[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金匱要略心典·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注說:“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勞”,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以釋其義。

肺痿首見於《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該篇指出:“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爲肺痿之病。”歷代醫家多在金匱的基礎上予以引申闡述,共同認爲總屬肺虛不足之疾,並有“肺傷善痿”的解釋。《外臺祕要》十卷肺痿門,出炙甘草湯以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後世對虛熱肺痿的治療,主張用金匱肺痿篇中的麥門冬湯,或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湯,補充了該篇的不足。[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根據《金匱要略方論》旨義及後世醫家認識,本病多屬肺部多種疾患傷肺,進一步演變發展成痿。如肺癰、肺癆、久嗽、喘,哮等傷肺,均有轉化成爲肺痿的可能。《金匱要略方論》將肺痿與肺癰、咳嗽上氣並列一篇加以討論,不僅是爲了對照鑑別,還提示肺癰實熱證,誤治失治,或潰膿後正氣漸虛,餘邪不清,熱毒結於上焦,燻灼肺陰,可以轉爲肺痿的虛熱證。《外臺祕要·咳嗽門》引許仁則論雲:“肺氣嗽經久將成肺痿,其狀不限四時冷熱,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粘,喘息氣上,乍寒乍熱,發作有時,脣口喉舌乾焦,亦有時唾血者,漸覺瘦悴,小便赤,顏色青白,毛聳,此亦成蒸。”說明肺癆久嗽進一步發展則成肺痿。他如內傷久咳,或喘、哮反覆發作,傷津耗氣,亦可形成肺痿。[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肺萎的病因病機

因肺葉枯萎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

肺痿的病因可分肺燥津傷和肺氣虛冷兩個方面,而以前者爲主。病變機理爲肺虛,津氣虧損,失於濡養,以致肺葉枯萎。因發病機理的不同,而有虛熱、虛寒之分[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肺燥津傷

此爲肺有燥熱,重亡津液。如肺癆久嗽,耗傷陰津,虛熱內灼,肺癰熱毒燻蒸傷陰,消渴津液耗傷,熱病邪熱傷津。或因誤治(汗、吐、下利等)消亡津液,以致熱壅上焦,消灼肺津,變生涎沫,肺燥陰竭,肺失濡養,日漸枯痿。《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說:“熱在上焦者,因咳爲肺痿,肺痿之病……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虛熱肺痿,一爲本髒自病所轉歸;一由失治誤治、或他髒之病導致。因熱在上焦,消亡津液,陰虛生內熱,津枯則肺燥,肺燥且熱,清肅之令不行,脾胃上輸之津轉液從熱化,煎熬而成涎沫,或因脾陰胃液耗傷,不能上輸於肺,肺失濡養,遂致肺葉枯萎。[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肺氣虛冷

大病久病之後,如內傷久咳、久喘等,耗氣傷陽。或虛熱肺痿,久延陰傷及陽。以致肺虛有寒,氣不化津,津反爲涎,肺失濡養,痿弱不用。此即《金匱要略方論》所謂“肺中冷”之類。[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虛寒肺痿爲肺氣虛冷,不能溫化佈散脾胃上輸之津液,反而聚爲涎沫,復因治節無權,上虛不能制下,膀胱失於約束,而小便不禁。《金匱要略心典·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說:“蓋肺爲嬌髒,熱則氣灼,故不用而痿;冷則氣沮,故亦不用而痿也。遺尿,小便數者,肺金不用而氣化無權,斯膀胱無制而津液不藏也。”指出肺主氣化,爲水之上源,若肺氣虛冷,不能溫化,固攝津液,由氣虛導致津虧,肺失濡養,亦可漸致肺葉枯萎不用。[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類證鑑別

肺痿與肺癰二者同屬肺臟疾患,但肺痿以咳吐濁唾涎沫爲主證,而肺癰以咳則胸痛,吐痰腥臭,甚則咳吐膿血爲主證。雖然多爲肺中有熱,但肺癰屬實,肺痿屬虛,肺癰失治久延,可以轉爲肺痿。[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肺痿與肺癆二者有輕重因果的關係,肺癆主證爲咳嗽、咳血,潮熱、盜汗等。肺癆後期可以轉爲肺痿重證。[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肺痿的辨證治療

肺痿的特徵爲咳吐濁唾涎沫。臨牀症見咳嗽,或競不咳,咯吐濁唾涎沫,或唾白如雪,細沫稠粘,或有時唾血,氣息短促,或時有寒熱,形體瘦削,皮毛乾枯,頭昏,神疲,面㿠色青等。[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由於病機不同,辨證有虛熱、虛寒之分[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如《醫門法律·肺痿肺癰門》說:“肺痿者,其積漸已非一日,其寒熱不止一端。”一般以虛熱爲多見,如久延傷氣,亦可轉爲虛寒,但究屬少數。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熱在上焦者,因咳爲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爲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治療肺痿以補肺生津爲原則。虛熱證,治當生津清熱,以潤其枯;虛寒證,治當溫肺益氣,而攝涎沫。

臨牀以虛熱證爲多見,但久延傷氣,亦可轉爲虛寒證。治應刻刻注意保護津液,重視調理脾、腎。脾胃爲後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於生金;腎爲氣之根,司攝納,溫腎可以助肺納氣,補上制下。不可妄投燥熱之藥,以免助火傷津;亦忌苦寒滋膩之品礙胃,切勿使用峻劑,祛逐痰涎,犯虛虛之戒。[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虛熱證

肺痿·虛熱證(lung wilt disease with deficient heat syndrom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肺陰不足,虛火內熾,以咳吐濁唾涎沫,不易咯出,膠黏長絲不斷,或痰中帶血絲,或咳甚,咯血鮮紅,咽乾而燥,渴喜涼飲,形體消瘦,皮毛乾枯,舌乾紅,脈虛數等爲常見症的肺痿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虛熱肺萎的症狀

虛熱者,咳吐濁唾涎沫,其質較粘稠,或咳痰帶血,咳聲不揚,甚則音嗄,氣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後潮熱,形體消瘦,皮毛乾枯,舌紅而幹,脈虛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證候分析

肺陰虧耗,虛火內熾,肺失肅降,則氣逆咳喘;熱灼津液成痰,故咯吐濁唾涎沫,其質粘稠;燥熱傷津,津液不能濡潤上承,故咳聲不揚,音嗄,咽燥,口渴;陰虛火旺,灼傷肺絡,則午後潮熱,咯痰帶血;陰津枯竭,內不能灑陳臟腑,外不能充身澤毛,故形體消瘦,皮毛乾枯。舌紅而幹,脈虛數,及是陰枯熱灼之象。

治法

滋陰清熱,潤肺生津[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

治虛熱肺萎的方藥

虛熱肺萎宜選用舉肺湯、元參清肺飲、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紫苑散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

麥門冬湯(《金匱要略方論》):麥冬、人蔘、半夏、甘草、粳米、大棗

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桑葉、石膏、杏仁、甘草、麥冬、人蔘、阿膠、炒胡麻仁、炙枇杷葉

麥門冬湯潤肺生津,降逆下氣,用於咳嗽氣逆,咽喉乾燥不利,咯痰粘濁不爽。清燥救肺湯養陰潤燥,清金降火,用於陰虛燥火內盛,乾咳痰少,咽癢氣逆。藥用麥冬滋陰潤燥;人蔘益氣生津;甘草、大棗、粳米甘緩補中;伍入半夏下氣降逆,止咳化痰,以辛燥之品,反佐潤燥之功;阿膠、胡麻仁以滋肺液;石膏、枇杷葉可清肺胃之熱。如火盛,出現虛煩、咳嗆、嘔逆者,則去大棗,加竹茹、竹葉清熱和胃降逆。如咳吐濁粘痰,口乾欲飲,則可加天花粉、知母、川貝母。津傷甚者加沙蔘、玉竹以養肺津。潮熱加銀柴胡、地骨皮以清虛熱退蒸。[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虛寒證

肺痿·虛寒證(lung wilt disease with deficient cold syndrom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脾肺虛弱,氣不化津,以咳吐涎沫,清稀量多,口不渴,形寒,氣短,小便數或遺尿,舌淡潤,脈虛弱等爲常見症的肺痿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虛寒肺萎的症狀

虛寒者,咯吐涎沫,其質清稀量多,不渴,短氣不足以息,頭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數,或遺尿,舌質淡,脈虛弱[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

證候分析

肺氣虛寒,氣不化津,津反爲涎,故咯吐多量清稀涎沫,因非陰虛火旺故不渴,肺虛不能主氣,則短氣不足以息,脾肺氣虛則神疲食少,清陽不升故頭眩,陽不衛外則形寒,上虛不能制下,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或遺尿。舌質淡,脈虛弱,皆屬氣虛有寒之徵。[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治法

溫肺益氣[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

治虛寒肺萎的方藥

虛寒肺萎可選用甘草乾薑湯、生薑甘草湯,或人蔘、白朮、茯苓等藥[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

甘草乾薑湯(《金匾要略》):甘草、乾薑

生薑甘草湯(《備急千金要方》):人蔘、甘草、生薑、大棗

甘草乾薑湯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生薑甘草湯以補脾助肺,益氣生津爲主。藥用甘草入脾益肺,取甘守津回之意;乾薑溫肺脾,使氣能化津,水谷歸於正化,則吐沫自止。肺寒不著者亦可改用生薑以辛散宣通,並取人蔘、大棗甘溫補脾,益氣生津。另可加白朮、茯苓增強健脾之功;尿頻、涎沫多者加煨益智,喘息短氣可配鐘乳石、五味子,另吞蛤蚧粉。[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預後

肺痿主要是肺臟多種疾病久延轉歸而成,屬內傷虛證,難治之疾,宜緩圖取效[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若見張口短氣,喉啞,聲嘶,咯血,皮膚乾枯,脈沉澀而急或細數無神者預後多不良[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9-52.

文獻摘錄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爲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爲肺痿之病。若口中闢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爲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爲肺痿,數實者爲肺癰。”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爲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醫門法律·肺痿肺癰門》:“肺痿者,其積漸已非一日,其寒熱不止一端,總由腎中津液不輸於肺,肺失所養,轉枯轉燥,然後成之……《金匱》治法,非不彰明,然混在肺癰一門,況難解其精義。大要緩而圖之,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止濁唾,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熱以復肺之清肅……凡治肺痿病,淹淹不振……故行峻法,大驅涎沫,圖速效,反速斃,醫之罪也。”

《高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虛則補其母,非溫脾胃之中土以溫肺金,無他法也,重用甘以守中之甘草,使之徑趨脾胃,佐以辛溫之乾薑,是直從中土,升其生金之化。”

《證治匯補·咳嗽》:“久嗽肺虛,寒熱往來,皮毛枯燥,聲音不清,或嗽血線,口中有濁唾涎沫,脈數而虛,爲肺痿之病。”

《臨證指南醫案·肺痿門》:“肺痿一症,概屬津枯液燥,多由汗下傷正所致。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榮,爲津亡而氣竭也,然致痿之因,非止一端。金匱雲: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令肺熱幹痿也。肺熱幹痿,則清肅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氣雖散津液上歸於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幹,亦不能內灑陳於六腑,外輸精於皮毛也。其津液留貯胸中,得熱煎熬,變爲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幹者自幹,唾者自唾,愈唾愈幹,痿病成矣。金匱治法,貴得其精意。大意生胃津,潤肺燥,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清火熱,以復肺之清肅。故外臺用炙甘草湯,在於益肺氣之虛,潤肺金之燥,千金用甘草湯及生薑甘草湯,用參甘以生津化熱,姜棗以宣上焦之氣,使胸中之陽不滯,而陰火自熄也。及觀先生之治肺痿,每用甘緩理虛,或宗仲景甘藥理胃,虛則補母之義,可謂得仲景心法矣。”

傳屍之一種·肺痿

肺痿爲傳屍之一種[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外臺祕要·傳屍方》:“傳屍之疾……氣急咳者,名曰肺痿。”

傳屍指能互相傳染的消耗性疾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3.。《外臺祕要·傳屍方四首》:“大都男女傳屍之候,心胸滿悶,背髆煩疼,兩目精明,四肢無力,雖知欲臥,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脛痠疼,多臥少起,狀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無病,從日午以後,即四體微熱,而好顏色。喜見人過,常懷忿怒,纔不稱意,即欲嗔恚。行立腳弱,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通,或見先亡,或多驚悸,有時氣急,有時咳嗽。雖思想飲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須臾,而精神尚好,或兩脅虛脹,或時微利,鼻幹口燥,常多黏唾,有時脣赤,有時欲睡,漸就沉羸,猶如水涸,不覺其死矣。”一名轉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3.。因其病變早晚不同,又有痃瘧、遁注、骨蒸、伏連、殗殜之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3.。本病相似於結核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3.

皮毛痿·肺痿

肺痿即皮毛痿[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1.。《醫宗必讀·痿》:“肺痿者,皮毛痿也。”爲痿證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1.。見《醫宗必讀·痿》。又名皮痿、肺熱痿,亦稱肺痿[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1.

病因病機

由於肺熱葉焦,病及皮毛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1.

症狀

症見皮毛枯萎,或咳嗆氣急等;若病邪留着不去,可使筋、脈、骨、肉失養,發生痿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1.。《黃帝內經素問·痿論》:“肺主身之皮毛,……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着則生痿躄也。”

治療

治宜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1.。選用二母二冬湯、知柏天地煎、清燥救肺湯、犀角桔梗湯、玉華煎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