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門 2012年05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解剖結構名·耳門

耳門即耳屏,外耳孔道的小瓣。又稱之爲蔽。《靈樞·五色》:“蔽者,耳門也。”

古代全身遍診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耳門

《素問·三部九候論》:“上部人,耳前之動脈。”王冰注:“在耳前陷者中,動應於手,手少陽脈氣之所行也。”候耳目之氣。

經穴名·耳門

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和顳淺動、靜脈。主治耳鳴,耳聾,聤耳,齒痛,頜腫,眩暈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取法

正坐或側伏,微開口,當聽宮穴直上0.5寸之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耳門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腮腺。有顳淺動、靜脈。分佈着耳顳神經及面神經分支。皮膚由三叉神經的上頜神經的分支耳顳神經分佈。皮下筋膜內除含有上述皮神經外,還有顳淺動、靜脈經過,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上端的筋膜入該腺,直抵外耳道軟骨上方的骨膜。

功用

開竅聰耳,泄熱活絡。

主治病症

耳聾耳鳴,耳瘡流膿,中耳炎,牙痛,下頜關節炎,口周肌肉痙攣。

刺灸法

刺法:

1、治耳聾時,針斜向內前下方深刺1.5-2.0寸,局部酸脹感。

2、治口眼喎斜時針可向對側眼球方向刺入0.5-1.0寸耳底脹痛,有時酸脹感可擴散至舌前部。

灸法:溫鍼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耳門配聽宮、聽會、翳風,有清熱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聤耳。

耳門配頰車、下關、合谷,有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齒痛。

耳門配顴髎、頰車、翳風,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下頜關節炎。

文獻摘要

《甲乙經》:耳聾鳴,頭頷痛,耳門主之。

《外臺》:治中風口喎。

《大成》:主耳鳴如蟬聲,聤耳膿汁出,耳生瘡,重聽無所聞。

《圖翼》:主治耳聾,聤耳膿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