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間 2016年05月0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二間|Erjian|Erhchien|Two Intervals|LI2|2|GI2|GI2|DI2|Li2|LI2

二間爲經穴名(Erjiān LI2)[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二間是手陽明大腸經五輸穴的滎穴,五行屬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二即第二,間即間隙(指穴),此穴爲手陽明大腸經的第二穴,故名二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主治齒痛,咽喉腫痛,喉炎,扁桃體炎,口眼㖞斜,目痛,目赤,熱病,身熱,口乾,鼻衄,齒痛,頷腫,三叉神經痛,面癱,指麻腫痛,肩臂疼痛,肩周炎,腰痛,頭昏,多臥嗜睡,大便膿血,麥粒腫等。

別名

間谷(《鍼灸甲乙經》)。

出處

《靈樞·本輸》: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爲滎。

特異性

二間爲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水。

穴名解

二即第二,間即間隙(指穴),此穴爲手陽明大腸經的第二穴,故名二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說文》:“間,隙也。從門,從月,謂月光從門而入也。”此穴爲手陽明大腸經之所溜,位於“商陽”穴之次,在手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的間陷中,故名二間[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所屬部位

[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二間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微握拳,二間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二間位於手指,第2掌指關節橈側遠端赤白肉際處,微握拳取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二間位於食指橈側,掌指關節前凹陷處,當赤白肉際,微握拳取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二間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二間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二間穴的位置

二間穴的位置

二間穴的位置

二間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二間穴的位置

二間穴的位置(肌肉)

二間穴的位置

二間穴的位置(骨骼)

取法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側掌,微握拳,當第2掌指關節前方橈側赤白肉際處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

穴位解剖

二間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指背腱膜、食指近節指骨骨膜。有來自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分佈着橈神經的指背神經及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皮膚由橈神經的指背神經與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雙重支配。皮下筋膜內除上述神經過外,還有同名動、靜脈經過。指背腱膜爲指伸肌腱至食指的腱及食指伸肌腱延伸而成,並有第一骨間背側肌腱,第一蚓狀肌腱參與。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第—蚓狀肌腱→示指近節指骨基底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皮膚→皮下組織→指背腱膜[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穴區神經、血管

有指背神經(橈神經淺支的分支)、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背動脈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二間穴下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二間穴的功效與作用

二間穴具有解表,清熱,利咽的功效。

二間穴有散邪熱、利咽喉等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二間爲手陽明大腸經的滎穴,有清熱消腫的作用[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主治病症

二間穴主治齒痛,咽喉腫痛,喉炎,扁桃體炎,口眼㖞斜,目痛,目赤,熱病,身熱,口乾,鼻衄,齒痛,頷腫,三叉神經痛,面癱,指麻腫痛,肩臂疼痛,肩周炎,腰痛,頭昏,多臥嗜睡,大便膿血,麥粒腫等。

二間穴主治齒痛、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目痛、熱病[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二間穴主要用於頭面五官疾患等:如頭昏、目赤、鼻衄、齒痛、喉炎、扁桃體炎、頷腫、三叉神經痛、面癱、肩臂手指痛麻及熱病、嗜睡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二間穴主治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二間穴主治頭痛,咽喉腫痛,齒痛,目昏,目痛,鼻衄,口眼㖞斜;大便膿血;指麻腫痛,肩臂疼痛;腰痛,多臥嗜睡,身熱,口乾[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

五官科系統疾病:咽炎,喉炎,牙痛,鼻出血,麥粒腫;

其它:扁桃體炎,肩周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2~0.4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般直刺0.2~0.3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局部有脹痛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

灸法

米粒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不宜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

二間穴位配伍

二間配合谷,有散目翳作用,主治目翳。

二間配合谷、少商治喉痹[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咽喉腫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二間配魚際、合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牙痛。

二間穴配太沖、湧泉治三叉神經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二間穴配曲池治肩臂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二間配商陽、委中、崑崙,治肩背相引[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

二間配迎香、風府、少商,治鼻衄[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3-154.

二間配三間,有提神解困作用,主治多臥喜睡。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多臥善唾,肩髑痛寒,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熱,喉痹如梗,目眥傷,忽振寒,肩痛,二間主之。

《席弘賦》:牙齒腫痛並咽痹,二間陽溪疾怎逃。

《類經圖翼》:頷腫喉痹,肩臂痛,鼽衄齒痛,目黃口乾,口眼歪斜,飲食不通,振寒 傷寒 水結。

《鍼灸大成》:主喉痹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齒痛,目黃,口乾口㖞,急食不通,傷寒水結。

《百症賦》: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

《通玄指要賦》:目昏不見,二間宜取。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