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2014年09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石南藤之別名丁公藤

丁公藤爲石南藤之別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出《本草拾遺》。石南藤,出《本草圖經》。又名南藤、爬巖香、丁公藤。爲胡椒科植物巴巖香Pipe wallichii (Miq.) Hand. -Mazz. var.hupehense(DC.)Hand. -Mazz.的莖葉或全株。分佈湖北、湖南、廣東及四川等地。辛,溫。祛風通絡,強腰腳,止痛,壯陽。治風寒溼痹,腎虛腰痛,痛經,陽痿,咳喘。煎服:9-15g;或浸酒飲。本品含生物鹼、鞣質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0.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莖

丁公藤又名包公藤。爲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anth.的藤莖。見廣州軍區空軍衛生部《常用中草藥手冊》。分佈廣東、廣西、雲南。辛,溫,有毒。發汗,祛風勝溼,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治風溼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腫痛,坐骨神經痛。內服:水煎或水酒各半煎,3~6g。外用:浸酒局部塗擦。內服過量中毒,則產生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症。孕婦忌服。含有效成分東莨菪素、東莨菪苷及包公藤甲素。東莨菪素、東莨菪苷有抗炎、消腫作用。包公藤甲素有縮瞳及降低眼壓作用,還可收縮支氣管平滑肌,增強心縮力。丁公藤還可刺激免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丁公藤

Caulis Erycibes

(英)Obtuseleaf Erycibe Stem

別名

麻辣子。

來源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的莖藤。

植物形態

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無毛。葉互生,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5cm,寬2~6cm,先端鈍尖、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干時顯鐵青色或暗綠色,下面有光澤,具小斑佔。總狀聚花序腋生或頂生,密被鏽色短柔毛;花小,金黃色或黃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淺鍾狀,長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緊貼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在冠管上,花葯卵狀三角形,頂端錐尖;子房1室, 胚珠4。漿果珠形,具宿萼。種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地叢林中,攀援於樹上。產於廣東。

採製

全年可採,洗淨,切段,隔水蒸2~4小時後,曬乾。

性狀

爲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4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則的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狀剝落。質堅硬,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木部寬廣,有不規則的花紋(異型維管束)及多數小孔。無臭,味淡。

化學成分

含丁公藤甲素、東莨菪內酯。

性味

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勝溼,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於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藥典標準

中藥名稱

丁公藤

拼音名

Dinggongteng

英文名

CAULIS ERYCIBES

來源

本品爲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乾燥藤莖。

全年均可採收,切段或片,曬乾。

性狀

本品爲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10cm。

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則縱裂紋或龜裂紋。

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

老的栓皮呈薄 片剝落。

質堅硬,纖維較多,不易折斷。

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異型維管束 呈花朵狀或塊狀,木質部的導管呈點狀。

無臭,味淡。

鑑別

取本品粉末3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40ml,浸漬過夜,迴流提取6小時,濾過。

濾液加6mol/L鹽酸溶液6ml,加熱迴流3 小時,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

另取東莨菪素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 含0.25μg 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爲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10:7:1.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色熒光斑點。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曬乾。

性味與歸經

辛,溫;有小毒。

歸肝、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溼,消腫止痛。

用於風溼痹痛,半身不遂,跌撲腫痛。

用法與用量

3~6g,用作配製酒劑,內服或外搽。

注意

本品有強烈的發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貯藏

置乾燥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