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瘟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wēn

2 註解

大瘟爲病名,出《瘍科選粹》卷一,即腦疽[1]腦疽爲生於腦後髮際正中的有頭疽。出《集驗背疽方》。又名對口對口發對口瘡對口疽對口疔對口癰腦漯落頭疽項疽項中疽、腦後發、腦癰大疽;其虛證又稱爲腦爍。患部系督脈膀胱經之循行處,多因膀胱經溼熱邪毒上壅或陰虛火熾,熱邪上乘所致。由於頭爲諸陽之會,腦爲髓海,疽發之後,毒邪內陷,易傷腦髓,致神志昏憒而成險證。證治見有頭疽。有的文獻記載本證患部忌灸及熱烘法。但當急灸足三裏穴5壯,氣海穴3~7壯,仍服涼血毒藥;或以騎竹馬灸法灸之。[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6.

治療大瘟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