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大杼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大杼

大杼爲經穴名(DàzhùBL11)。出《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別名背俞(《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大腧(《黃帝內經靈樞·背腧》),本神(《西方子明堂灸經》),百旁(《楊敬齋鍼灸全書》),風府(《醫心方》)。屬足太陽膀胱經。大杼是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爲八會穴之骨會穴。大爲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爲“杼骨”,此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大杼穴主治咳嗽,發熱,頭痛,肩背痛,頸項拘急,項強,鼻塞,咽喉腫痛,傷風頭痛,咳嗽氣急,喘息喉痹,頸項強,熱病,胸脅氣滿,腰脊強痛,癲癇,厥逆,眩暈,虛勞,骨髓冷痛,瘧疾,感冒,喘息,現代又多用大杼穴治療支氣管炎,肺炎,腰背肌痙攣,骨結核,肢體麻木,支氣管哮喘,頸椎病,膝關節骨質增生,咽炎等。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