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後葉素 2015年03月13日修訂版

BY wangyuan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垂體後葉素又稱抗利尿激素、鞣酸加壓素、尿崩停,是神經垂體分泌的激素。本藥直接作用於腎臟,加強遠端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減少,並可促進子宮、胃腸、膽囊、膀胱平滑肌和小動脈收縮,故有催產、增加胃腸蠕動和升高血壓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尿崩症、 肺咯血和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作用持續2~8h。中毒多因誤用大量或短期內多次連續應用治療劑量所致,此外,靜注速度過快亦可引起嚴重反應。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腎功能不全、妊娠等情況時應用本藥易引起中毒。

藥品說明書

別名

必妥生;垂體後葉素;垂體素;催生針 ,腦垂體後葉素

外文名

Pituitrin

適應症

1.可用於產後出血、產後復舊不全,促進宮縮、引產。 2.治療尿崩症。 3.肺咯血及門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4.術後腸麻痹和尿瀦留。

用量用法

1.一般應用:肌注:每次5~10單位。極量爲每次20單位。 2.肺出血:可靜注或靜滴,靜滴加等滲鹽水或5%葡萄糖500ml稀釋後慢滴,靜注加5%葡萄糖20ml稀釋慢注。大量肺咯血,靜注10單位。 3.對產後出血:必須在胎兒和胎盤均已娩出後再肌注10單位,如作預防性應用,可在胎兒前肩娩出後立即靜注10單位。 4.對臨產陣縮弛緩不正常者:偶亦用於催生,但需慎用,以5%葡萄糖液500ml稀釋後緩慢滴注,並嚴密觀察。

注意事項

1.用藥後,如出現面色蒼白、出汗、心悸、胸悶、腹痛、過敏性休克等,應立即停藥。 2.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力衰竭、肺原性心臟病病人忌用。 3.凡胎位不正、骨盆過狹、產道阻礙等均忌用本品引產。 4.因能被消化液破壞,故本品不宜口服。

規格

注射液:每支5單位(1ml);10單位(1ml)。

垂體後葉素中毒

垂體後葉素又稱抗利尿激素、鞣酸加壓素、尿崩停,是神經垂體分泌的激素。本藥直接作用於腎臟,加強遠端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減少,並可促進子宮、胃腸、膽囊、膀胱平滑肌和小動脈收縮,故有催產、增加胃腸蠕動和升高血壓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尿崩症、 肺咯血和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作用持續2~8h。中毒多因誤用大量或短期內多次連續應用治療劑量所致,此外,靜注速度過快亦可引起嚴重反應。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腎功能不全、妊娠等情況時應用本藥易引起中毒。[參考資料]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3.

臨牀表現

一般不良反應爲噁心、暖氣、嘔吐、陣發性痙攣性腹痛伴便意、臉色蒼白、眩暈、心悸、胸悶,婦女可引起類似月經來潮的子宮痙攣;嚴重者除上述表現外,出現血壓增高,並可以引起冠脈收縮、心肌缺血缺氧,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低血壓,甚至循環衰竭而死亡,還可因周圍血管收縮而引起組織壞死或血栓形成;部分病人可導致低鈉血癥或水中毒;此外,可有蕁麻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出汗、心悸、胸悶、呼吸困難或休克等過敏反應。[參考資料]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3.

實驗室檢查

血液和胃液檢查,可以證明毒物。[參考資料]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3.

診斷

垂體後葉素中毒的診斷要點爲[參考資料]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3-174.

1.病史明確用藥史。

2.臨牀表現

(1)噁心、嘔吐、陣發性痙攣性腹痛伴便意。

(2)眩暈、頭痛、血壓明顯升高。

(3)面色蒼白、出汗、心悸、胸悶、胸痛、低血壓。

(4)尿量減少、水中毒。

(5)蕁麻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以及多汗、心悸、胸悶、呼吸困難或休克。

3.藥物分析 血液或胃液查及毒物。

治療

垂體後葉素中毒的治療要點爲[參考資料]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174.

1.清除毒物 出現中毒症狀後立即停止用藥,並促進排泄。

2.對症治療及支持療法

(1)對心悸、胸悶或血壓明顯升高者,應立即給氧,給予亞硝酸異戊酯或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加用硝酸甘油和酚妥拉明靜脈滴注。

(2)有過敏反應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抗過敏。

(3)發生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時,可用氨茶鹼、喘啶及特布他林氣霧劑等。

(4)過敏性休克者,應用腎上腺素。

(5)低鈉血癥或水中毒時,給予脫水劑或利尿劑,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6)對胃腸道症狀明顯者,可用654-2對抗。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