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蟲皮炎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毛蟲皮炎是指毛蟲的毒毛或毒刺刺傷皮膚後,其上毒液引起的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毛蟲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寄生於松樹的松毛蟲、寄生於桑樹和果樹的桑毛蟲、寄生於茶樹的茶毛蟲和寄生於樹林、草地的刺毛蟲。每隻毛蟲身體表面都有幾萬至數百萬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爲空心管道,內有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類物質的毒液,刺毛蟲的毒液含斑蟊素。當毒毛接觸並刺傷皮膚時便釋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膚接觸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時也可引起皮炎改變。

本病好發於夏秋季,乾燥、大風季節可流行,桑樹、松樹、及各種果樹園毛蟲較多,野外活動和樹下乘涼的人羣易患此病。頸、肩、上胸和四肢屈側爲常見受累部位。接觸毒毛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首先在接觸部位出現劇癢,繼而出現綠豆至黃豆大小水腫性紅斑、風團、斑丘疹、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皮損中央有時可見一針尖大小、深紅色或黑色點,皮損可數個至數百個不等;晚間瘙癢更爲嚴重。一般全身症狀輕微,重者可出現低熱等全身症狀。病程一般爲1周,如反覆接觸毒毛或搔抓則使病程延長。若毒毛進入眼內或附着於眼瞼因揉搓而進入眼內,則可引起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部分患者可累及骨和關節,多以單個手足小關節爲主,表現爲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一般3~7天后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數週或數月,反覆發作者可形成關節畸型。

疾病描述

茶毛蟲也稱茶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該蟲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產茶國家茶區,我國浙江、安徽、江西、江蘇、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的產茶區經常有茶毛蟲皮炎的發生。

症狀體徵

毒毛刺入皮膚後數小時(短者可10多分鐘、長者12h)後局部皮膚劇癢,隨即出現綠豆大至黃豆大鮮紅色水腫性紅斑或風團,中央可見一深紅色或黑色似針尖小點,好似蟲叮咬的吸吮點,少數可表現爲丘皰疹及風團,皮疹數目可從幾個或數百個,嚴重者可瀰漫全身。多發生於頸、肩、上胸、背、上肢屈側等露出部位,皮疹疏散分佈。若暴露在桑毛蟲環境內時間較長,皮疹亦可密集成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和灼熱感,尤以夜間爲甚,約經1周左右皮疹逐漸消退,如反覆接觸毒毛或經常搔抓,病程可達2~4周以上。毒毛若侵入眼部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

疾病病因

它的幼蟲刺入皮膚能引起茶農的茶毛蟲皮炎,同時危害茶、桑等經濟作物的生產。在盛發季節亦可在人羣中引起茶毛蟲皮炎的流行。

病理生理

病理變化:表皮棘細胞間水腫,真皮乳頭層和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內皮細胞腫脹,有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有的可發現毒毛經毛囊刺入皮膚引起周圍炎症改變。

治療方案

可用透明膠紙及膠布粘去皮損處的毒毛,反覆多次進行。局部外搽2%薄荷或酚爐甘石洗劑,亦可用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可消炎止癢。皮疹廣泛瘙癢劇烈者給予抗組胺藥或清熱解毒的中草藥。避免用熱水燙洗。出現全身症狀者可斟情使用抗組胺藥和皮質類固醇。

預後及預防

以滅蟲和加強個人防護爲主。

1.每年5~10月在桑毛蟲盛發期要誘殺成蛾,摘除卵塊。用敵百蟲噴灑殺死幼蟲。亦可噴灑桑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使桑毛蟲死亡,有效率達90%以上。及早消滅越冬早春幼蟲。

2.加強個人防護,在流行區勞動要穿長袖衣褲,紮緊褲腿和袖口,戴上帽子,頸部圍好毛巾,戴風鏡及口罩。夏天不要在有桑毛蟲的樹蔭下及下風口納涼、曬衣服、被褥及尿布。遇有大風時將迎面的門窗關閉,防止毒毛侵入。

3.保護桑毛蟲的天敵——寄生蜂、寄生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