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到中藥蠶豆殼的方劑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蠶豆殼

出處《綱目拾遺》拼音名CánDòuKé別名蠶豆皮(《本草求原》)來源爲豆科植物蠶豆的種皮。取蠶豆放水中浸透,剝下豆殼,曬乾。生境分佈產江蘇。性狀乾燥的種皮,呈黃褐色或棕褐色,都捲曲爲不規則的碎片。大小不等。質脆易碎。化學成份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羥苯基)-L-丙氨酸-L-酪氨酸、多巴。功能主治利尿滲溼。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天泡瘡,黃水瘡。①《本草求原》:"煅灰治天泡瘡。"②《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腳氣,小便不通。"③《國藥的藥理學》:"炒焦用爲茶劑,有促進消化、健胃、止渴之效。"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附方①治小便日久不通,難忍欲死:蠶豆殼三兩,煎湯服之。如無鮮殼,取幹殼代之。(《慈航活人書》)②治吐血:蠶豆殼,四、五年陳者妙,煎湯飲之。(《祕方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