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暴瘧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暴瘧

暴瘧爲病證名。瘧疾之一。指瘧邪盛發於三陽經者。《保命集·諸瘧諸論》:“在太陽經者,謂之風瘧,治多汗之;在陽明經者,謂之熱瘧,治多下之;在少陽經者謂風熱瘧,治多和之;此三陽受病,皆謂之暴瘧。”瘧疾(malaria)爲病名。見《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內經》稱瘧、痎瘧;《金匱要略方論》稱瘧病。俗稱打擺子。瘧疾是指感染瘧原蟲、瘴毒或風寒暑溼之氣,以往來寒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反覆發作,日久脅下有痞塊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多發於夏秋季節。發作時,寒熱往來的稱“正瘧”;但寒不熱的稱“牝瘧”;但熱不寒的稱“癉瘧”;熱多寒少的稱“溫瘧”;發於嶺南寒熱不清的稱“瘴瘧”;久瘧不愈脅下有痞塊的稱“瘧母”。瘧疾的治療除服用辨證用藥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並可用針刺及穴位敷貼等。鍼灸治療間日瘧,不僅能控制症狀,而且能使瘧原蟲檢查轉陰。但惡性瘧疾病情危重者,應採取綜合治療措施。現代醫學的瘧疾多屬本病正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