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甘,性平,無毒。入脾經。清熱除瘟,消癰解毒。淨咽喉,治齦舌。風溫溫毒,火丹瘡癤。可寬膨脹,能療痢血。取用其藤,通經入絡。飲用其葉,祛暑止渴。稟春氣以生,性極中和,故無禁忌。乃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胃、膽、腎、大腸五經。清熱解毒,消腫涼血。除胸中火焰,散諸經血結。手少陰主藥也。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故爲瘡家要藥。連翹苦寒,多服即減食,謹之。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肝、腎二經。童便浸一宿,曝。清熱、涼血。解暑熱,退潮熱,清虛熱,治癆熱。溫瘧癉瘧,早涼暮熱,熱自陰來,用之多捷。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襲脾,宜於血...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肺、腎二經。忌鐵器。肥白者佳。去毛,鹽酒炒透。清肺熱而消痰捐咳,瀉腎火而利水滑腸。肢體腫浮爲上劑,傷寒煩熱號神良。補寒水於不充,益五臟之陰氣。瀉腎家有餘之火,...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辛,性寒,無毒。入肺,大腸二經。山茱萸、龍骨爲使。畏丹砂、牡丹、藜蘆。酒浸蒸熟,曝之。中枯而大者,清肺部而止嗽化痰,並理目赤疔癰。堅實而細者,瀉大腸,而除溼治痢,兼可安胎利水。...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肺、三焦二經。炒透。治胸中懊,而眠臥不寧。疏臍下血滯,而小便不利。清太陰肺,輕飄而上達。瀉三焦火,屈曲而下行。梔子本非吐藥,仲景謂邪氣在上,得吐則邪出,所謂高...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小孩不可食孕婦乳
卷中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凡至有孕,則癸水內壅以養胎,迨生孩後上行爲乳汁,後再有妊,前餘之乳汁,遂爲胎氣蒸遏,悉化熱毒清水,小孩一吮此乳,必變內熱面黃,便瀉常哭諸病。
中醫古籍;醫門補要;卷中;清;趙濂小孩頭顱浮軟非癰
卷中小孩之頭顱,每浮軟如杯,或如碗,按之不痛。若癰毒一按即疼,頗似癰疽膿熟之狀。此先後天皆虧,或久病傷氣,氣傷無以固血,血虛無以輔氣,所以氣不上升,血瘀而腫。誤用刀針,則血出不止,立危。以益氣固陰湯(...
中醫古籍;醫門補要;卷中;清;趙濂小孩日夜咳嗽吐痰兼血
卷下(此乃痧氣入肝致成連珠嗽痰色白血鮮紅氣或急或緩時熱時寒飯食少進大便似近於痢傅伯焦山梔山茶花(各三錢)川貝母冬桑葉馬兜鈴杏仁旋復花(各二錢)碧玉散(三錢)炒枯芩紫菀(各一錢五分)款冬通草(各一錢)枇...
中醫古籍;經驗奇方;卷下;清;周子薌赤遊螳螂子
卷一陽症門初生小孩,因胎中受毒,腿上患色紅腫成片,身熱,名曰赤遊。遊者,遊走也,遊走遍身而死。取哺退雞蛋內臭水,拂上一二次痊癒。或小孩口內生疳,或腮內生一紅塊,名曰螳螂子,亦皆胎毒也。用生地五錢,生軍...
中醫古籍;外科全生集;卷一陽症門;清;王洪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