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暑利溼退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脾、胃二經。忌見火。發汗解表,和中利溼。暑期感冒,無汗發熱。腹痛吐利,陽爲陰遏。治乘涼飲冷,陽氣爲陰邪所遏,以致頭疼、發熱、煩躁、口渴。吐瀉者宜用之...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溼退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脾,肺二經。解暑闢濁,化溼快膈。溫中開胃,行氣止嘔。稟清和芳鬱之氣,爲脾肺達氣要藥。若陰虛火旺,胃熱作嘔,法當戒用。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溼退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經。利溼解熱。襲受暑溼,脘悶蒸熱。得汗不解,午後加熾,肢體酸沉,溲少便澀。此物具通達宣利之能,故可分利溼熱,清達表邪,纏綿之患,用之有益。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五)和解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肝、膽二經。惡皂莢,畏藜蘆。忌見火。少陽經藥,性主升騰。理肝膽,善和解。祛時疾內外熱不解,治邪氣半表復半里。寒熱往來,傷寒瘧疾。胸脅滿痛,熱入血室。...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性溫,無毒。入肺、小腸、膀胱三經。畏萆。惡乾薑、芫花。殺附子毒。色白而潤者佳。散風解表,止痛醫瘡。清咽喉及口齒,治風疹與搔癢。頭目中滯氣,經絡中留溼,俱可療也。骨節...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心、小腸二經。惡黃、山茱萸。畏滑石。反藜蘆。風寒溼痹,頭痛鼻塞。下氣破痰,頭面遊風。百節拘攣,齒痛目淚。味辛,性溫,稟昇陽之氣,而爲風劑,辛香開竅,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肺、膀胱、大腸四經。厚朴爲使。惡辛夷、石葦。去根節,水煮,去沫。去營中寒氣,泄衛分風邪。發汗仗其溫散,消腫在其行水。既主用於實喘,亦伍用於痛痹。輕...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癆病
...選未曾行經十二三歲壯實童女,將藥貼放童女臍內,汗巾栓縛一週時,取下秤藥,比前重三錢餘者更妙,即刻拴於病患臍上。須先備人乳十餘碗,候病患口乾作燥,與乳飲之,渴止乳亦止,然後解下臍上之藥,其病自去,再用補...
中醫古籍;急救廣生集;卷二·雜症;清;程鵬程(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肝經,反驢肉、無鱗魚、河豚、蟹、黃魚。散風邪∶清巔頂。利咽喉,透麻疹。化瘀血,消瘰。理瘡瘍,破聚結。長於治風,又兼治血,何也?爲其入風木之藏,即是血海...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平。入肺、胃二經。忌棗、蜜、犬、雉肉。通中發汗,頭疼風溼總蠲除。利便開關,香港腳奔豚通解散。專攻喉痹,亦可安胎。傷寒寒熱皆宜,面目浮腫亦治。蔥味最辛,肺之藥也。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