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醫外科疾病命名與分類釋義
...節疾病命名歷代中醫外科著作頗多,各家所載外科疾病的病名,由於地區不同,方言各異,致使病名不統一,同一性質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階段、形態等不同而有幾個病名,有時一個病名又包括多種性質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雖...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教材類;中醫外科學;總論腋癧
腋癧 病名。癰疽潰瘍之生於腋下者。見《外科啓玄》卷六。又名血胤瘡、結癧。系生於腋下、脅肋部位的癰疽、潰瘍。該病可延及胸脅部,或有頭,或無頭,赤色,如皁角子大,痛如針刺。證治參見癰疽條。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Y耳後疽
耳後疽 病名。係指生於耳後褶縫間之疽。 ①見《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參發頤。因三焦經感受風邪與膽經火邪上炎相合,聚而成毒,致成癰疽。病患位於耳後褶折處,小如杏,大如桃。順證見局部紅腫熱痛,可有疽頭,...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E乾疽
乾疽 病名。指生於肩之前廉(肩峯前側)的無頭疽。出《外科真詮》捲上。屬於癰疽之一種,證治可參見癰疽條。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Q傳心疽
傳心疽 病名。癰疽之生而痛徹傳心者。出《外科啓玄》卷六。多生於脅下京門穴、帶脈穴間。初起即痛癢徹心猶如針刺狀,脅下不能轉側,偶伴寒熱。證治參同癰疽條。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C乳根癰
乳根癰 病名。癰疽之生於乳根穴部位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因該癰疽發於乳根穴而得名。證治參見乳癰條。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R兌疽
兌疽 病名。兌疽爲多意之病名。屬同名異病。《靈樞·癰疽》中之“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尻在尾骨下,銳與兌通,《靈樞》之銳疽即兌疽。《劉涓子鬼遺方》卷四:“發於尻,名曰兌疽。”故知兌疽與銳疽屬...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D內踝疽
...之附骨疽或癰疽。見《證治準繩·外科》卷四。鄒五峯《外科真詮》論曰:“內踝疽生於足踝近腕之處,內屬三陰經,外屬三陽經,多由寒溼下注,血凝氣滯而成。初起堅硬漫腫,皮色不變,時時隱痛,難於行立。”若成膿潰破...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N龜尾漏
龜尾漏 病名。癰疽生於龜尾穴處而形成漏管者。《外科十三方考》下編:“此症生於龜尾穴下,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紅腫作痛,潮熱身重。”證見局部紅腫熱痛與外癰無異。宜隨證施治,早期以清熱解毒消散爲要,若膿...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G筋疽
筋疽 病名。生於椎旁或踝關節等之癰疽。 ①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一:“筋疽,皆發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刺,若有膿,在肌腹中,十日死”。證治參見外癰條。 ②又名痿漏、曲疽、冷疽。出《外科啓玄》卷...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