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爾聯合硝酸甘油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
...組作用複雜的生物活性物質,前列地爾脂微球載體(LipoPGE1)是從大豆油高度精製的卵黃卵磷脂(YPC)經乳化後得到的,它可提高運送PGE1到血管平滑肌的效率,而血流中的脂肪顆粒主要在血管邊緣部分與血小板一起流動,並與血...
醫源資料庫;在線期刊;中華現代臨牀醫學雜誌;2009年第7卷第4期以反覆四肢、面部抽搐伴乏力爲主訴的成人Bartter綜合徵1例
Bartter綜合徵(BS)是指1960年由Bartter所描述的一組症狀羣,臨牀特點有低鉀性代謝性鹼中毒、血漿腎素活力增高、血壓對血管緊張素Ⅱ注射反應低,常有血鈣及血鎂過低等[1]。本病較爲罕見,國外統計發病率爲0.001‰[2],病...
合作平臺;在線期刊;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2005年第3卷第2期;病例報告醛糖還原酶調節人結腸癌細胞生長因子誘導的環氧化酶-2表達和前列腺素e2產生
...rRes.2006Oct1;66(19):9705-13.34非甾體抗炎藥物抑制前列腺素E(2)(PGE(2))和環氧化酶(COX)-2後可以延緩結腸癌的進展。Sorbinil或反義切除抑制醛糖還原酶(AR;EC.1.1.1.21.)阻斷人結腸癌細胞、Caco-2中成纖維生長因子誘導的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
行業資訊;臨牀快報;腫瘤相關前列腺素E1聯合貝那普利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前列腺素E1(PGE1)與貝那普利聯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DN)和腎功能正常的臨牀DN的療效。方法將60例2型DN患者隨機分爲對照組(貝那普利)和治療組(貝那普利+PGE1)。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後8周尿微量蛋白...
合作平臺;在線期刊;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2005年第3卷第11期;論著第三節 腎臟微循環的生理調節
...、髓質、小球以及腎血管細胞都能形成PG,其中主要者爲PGE2和PGI2。PGE2可以在髓質和皮質中形成,而PGI2主要形成於腎皮質。 PG對腎臟血液動力學影響,主要是通過動物試驗來證實。已經證明PGE2可以增加腎血流。當內源性腎臟...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教材類;急診醫學DifferentialEffectsofVasodilatoryProstaglandinsonFocalAdhesions,CytoskeletalArchitecture,andMigrationinHumanAorticSmoothMuscleCells
...atheroscleroticarteries,andlocalgenerationofprostacyclinandprostaglandinE2(PGE2)occurs.However,theroleofcyclooxygenasesandindividualprostaglandinsduringplaqueprogressioniscurrentlyuncertain.Thepresentstudycharacterizestheeffectofvasodilatoryprostaglandinsonmorphology,focaladhesion(FA)function,andmig...
醫源資料庫;在線期刊;動脈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學雜誌;2005年第25卷第1期早泄及其影響因素
...而對勃起和射精生理學有意義。臨牀證據表明前列腺素E1(PGE1)能使海綿體平滑肌擴張,且PGE1廣泛存在於人體及哺乳動物體內,是生理性的自然物質,其有多種不同的藥理作用。PGE1是一種強有力的平滑肌鬆弛劑,可使大多數動物...
醫源資料庫;在線期刊;現代泌尿外科雜誌;2008年第12卷第5期前列腺素D合酶在腎衰進展中的作用
...花生四烯酸生成PGH2,然後通過一系列酶促反應生成PGD2、PGE2、PGI2等,其成員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血小板聚集和免疫反應。LPGDS酶活性催化產物PGD2可以引起鈣內化和凋亡[8]。PGD2的衍生物PGJ2也能誘導細胞的凋亡[9,1...
合作平臺;在線期刊;中華現代臨牀醫學雜誌;2004年第2卷第4A期CancerPrevRes:COX-2抑制劑或能預防宮頸癌發病
...展成腫瘤,如胃炎會惡化成胃癌等。該項研究發現HIV能和PGE2(通常在炎症時被激活)聯合起來導致以下腫瘤的發生及發展,其中就包括宮頸癌。HIV感染女性罹患宮頸癌的風險是HIV陰性女性的5倍,據研究者稱,這是因爲HIV能增加...
行業資訊;臨牀快報;腫瘤相關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足臨牀療效觀察
...能的藥物。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脂化前列腺素E1(PGE1,北京泰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商品名凱時)10~20μg,加生理鹽水250ml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續3周。對照組給予罌粟鹼4mg/(kg·d),加生理鹽水250ml靜脈注射...
醫源資料庫;在線期刊;中國民康醫學;2008年第20卷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