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爭
拼音:chuǎnzhēng喘爭迫促交爭,升降不和。《素問·痹論》:“腸痹者,數飢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瘳
拼音:chōu瘳病癒。《素問·痹論》:“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腸痹
...多飲而小便不利或飧泄的病證。腸痹的症狀:《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腸痹的治療:治宜利尿健脾爲主。選用五苓散、吳茱萸散、木香丸等方。
中醫內科學;中醫學;中醫診斷學;中醫病證名病氣
拼音:bìngqì病氣病因學名詞。已經進入人體形成了疾病的邪氣。《素問·痹論》:“痹……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爲痹熱。”
中醫學;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病瘳
拼音:bìngchōu病瘳疾病痊癒。《素問·痹論》:“五臟有俞,六府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痹熱
拼音:bìrè痹熱猶言熱痹。《素問·痹論》:“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爲痹熱。”
痹
...、溼、邪侵襲經脈、皮、肌、筋、骨、氣血痹阻所致。《素問·痹論》:“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爲痹也。其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溼氣勝者爲着痹也。”又:“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
胞痹
...見小腹脹滿,疼痛拒按,小便艱澀不利,鼻流清涕等。《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爲清涕。”治宜溫陽利尿,選用腎着湯、巴戟丸、金匱腎氣丸等方。亦有因溼熱蘊結膀胱而致者,...
中醫病名膀胱痹
拼音:pángguāngbì膀胱痹病名。見《症因脈治》卷三。《素問·痹論》。謂之胞痹。參見該條。
中醫病名六府俞
拼音:liùfǔshù六府俞指六府背俞穴。《黃帝內經素問·痹論》:“六府亦各有俞。”王冰注:“六府俞亦謂背俞也。”即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
中醫學;經穴;鍼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