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濁
拼音:shīzhuó溼濁即溼氣。因溼性重濁粘膩,每於病位停留滯着,阻礙陽氣的活動,故名。
溼盛則濡瀉
拼音:shīshèngzérúxiè英文:predominantdampnesscausingdiarrhea溼勝則濡瀉(溼盛則濡瀉)爲病機,是指溼邪偏盛就容易導致大便溼軟泄瀉的病理變化。脾惡溼喜燥,溼氣內盛則脾陽受遏,運化功能失調,故見脘腹脹悶、大便泄瀉等症。
中醫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中醫病機溼熱身腫
...。溼熱身腫之因,或溼熱行令,襲人肌表,或先傷於溼,溼氣久留,鬱而成熱,則溼熱腫證作矣。”脈多洪數、濡數或沉滑。宜清肺利溼,用清肺飲合四苓散、八正散、二妙丸等方,或用羌活勝溼湯加減。參見身腫、水腫條。
中醫病證名溼喘
...客”之喘病。系因溼邪蘊於肺而喘。或因外受水溼,或由溼氣內蒸,導致肺失宣降而發病。症見氣逆喘促,胸腹痞脹,甚則喘甚、張口抬肩。治以利水驅溼、定喘爲大法,方用滲溼湯、射干麻黃湯加減,實證(指肺經溼熱盛者)...
中醫病名溼毒
拼音:shīdú溼毒慓盛暴烈的溼氣。《素問·五常政大論》:“陽明在泉,溼毒不生。”
痧
...字之訛也。”病因病機:《古方選注》:“痧者,寒熱之溼氣,皆可以爲患,或四時寒溼,凝滯於脈絡;或夏日溼熱,鬱遏於經隧;或鼻聞臭氣,而阻逆經氣;或內因停積,而壅塞府氣,則胃脘氣逆,皆能脹滿作痛,甚至昏憒欲...
中醫學;中醫病名;中醫內科學;中醫診斷學濡化
拼音:rúhuà濡化運氣術語,指溼氣敷布、萬物得以滋潤。《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太陰所至爲濡化。”
中醫學;運氣術語肉苛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寒客至,沉陰化,溼氣變物,水飲內搐,中滿不食,皮痛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肘腫身後痛。”《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岐伯曰:榮氣...
中醫學;中醫病證名脾脹
...不能勝衣,臥不安。”《金匱翼·脹滿諸論》:“脾脹,溼氣歸脾,壅塞不行,其脈濡,其體重,其便不利,大便溏而不暢,……脾土受溼,不能制水,水漬於腸胃而溢於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息,即爲水脹是也。”可選用胃...
中醫病證名嘔汁
拼音:ǒuzhī嘔汁證名。嘔吐清水或涎汁。寒溼乘脾所致。《素問·痹論》:“脾痹者,四支解墮,發咳嘔汁,上爲大塞。”《內經吳注》卷十二:“寒氣乘之故發嘔,溼氣乘之故涌出涎汁。”詳見吐清水、吐涎沫條。
中醫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