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第三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三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目下一寸。灸七壯。主頭痛目眩,目淚出,多,內赤、痛癢,生白膚翳,目動不息。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三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俠口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脈微動者是。日灸二七壯,重者七七壯。艾炷如二分,若大,令食漏落,眼動。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三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灸三壯。主口噤不開,引鼻中,口緩不放,不能言,口失欠,下牙齒痛,惡寒,寒熱頭痛,瘰,口,數欠氣,風痙口噤,牙疼,頰頷腫,惡寒,風壅面浮腫,目不閉,脣動...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四行三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曲差旁一寸半,髮際;一雲∶直耳上,入髮際四分。主痛癲疾,嘔吐涎沫,小兒驚癇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四行三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眉後,陷中。不灸。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四行三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目外去五分(原注∶又名太陽,又名前關)。《銅人》雲∶可灸二壯。西方子曰∶不可灸。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五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半。不灸。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五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主目赤黃,口僻不能言,及口僻痛,惡風寒,不可以嚼,齒痛惡寒,面赤,眼動不止,腫。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面部第五行五穴
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原注∶又名客主人)。灸三壯。主青盲無所見,耳痛鳴聾,口僻不能言,脣吻強,螈,口沫出,目眩,牙車不開,口噤。
中醫古籍;西方子明堂灸經;卷一正人頭面三十六穴;元;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