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氣
...性溫,無毒。入肺、脾、肝三經。生用理氣,煨熟止瀉。平肝降氣,鬱可開而胎可安,健胃寬中,食可消而痢可止。何患乎,鬼邪蠱毒,無憂於冷氣心疼。氣味純陽,故辟邪止痛。吐瀉停食,脾疾也;土喜溫燥,得之即效。氣鬱...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二)理氣
...下沉,與命門相契。怒則氣上,肝之過也,辛溫下降,故平肝有功。沉香降氣之要藥,然命門火衰,不宜多用,氣虛下陷者,切勿沾脣。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一)巔頂、頭面用藥
...、肝二經。去刺用。孕婦不宜服。祛風而皮膚搔癢可止,平肝而眼目翳膜能除。頭疼眩暈堪定、鼻鼽,噴嚏無虞。刺蒺藜主治肝肺、沙苑蒺藜主治在腎。刺者多治上部外部;沙苑者多治下部內部,是其區別。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明;李中梓(三)眼科用藥
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味鹹,性平,無毒。入脾、肝二經。除熱平肝,安神明目。治驚而不眠,退遮睛之翳膜。此物煎湯須打碎或研末。外用點眼須水飛。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藥
...又稱大貝母。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肺、肝二經。清肺平肝,止咳化痰。消腫散結,喉蛾時毒。配合栝蔞,可以潤腸。玄蔘牡蠣,同治瘰。浙貝消腫,尤其上部之腫,其效甚捷,如咽喉、口舌、牙齦、脣頰、頸項、鼻腔等之結...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明;李中梓(五)咽喉科用藥
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味苦,性偏寒,無毒。入肺、肝二經。平肝潤肺,止痛和中。脘脅時疼,音啞不洪。潰瘍日久,貼之能封。音嗄,由於肝肺不舒者,用之尤宜。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明;李中梓(六)涼肝
...辟邪定驚。溼風痢血宜加用,瘰癰疽不可無。羚羊角主在平肝息風,清解熱毒。肝虛而熱者宜之。外有二十四節掛痕,內有天生木胎。此角須銼細,避風搗篩用。獨入厥陰,能伐生生之氣。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肝膽二經;明;李中梓(七)鎮肝熄風
第三卷肝膽二經味鹹、性平,無毒。入肝,腎二經。鹽水煮、水飛。平肝潛陽,息風止眩。內服而障翳潛消,外點而赤膜盡散。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久服令人寒中。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肝膽二經;明;李中梓(三)利水滲溼、清膀胱
第三卷腎與膀胱經味甘、性平、無毒。利水消浮腫,燻煙治鼻淵。此物尚有平肝、止血等作用,乃廢物利用、無害之良藥也。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腎與膀胱經;明;李中梓鉤藤百五十五
...易讀卷五甘,苦,微寒,無毒。手足厥陰藥也。除心熱,平肝風。治大人頭旋目眩,療小兒驚癇寒熱。發斑疹而止內釣,除客忤而息胎風。出建平、秦中興元等處。三月採。兩湖兩江山中皆有之。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
中醫古籍;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五;清;汪訒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