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又名中)
卷第二大方脈雜醫科治中暑頭疼,噁心煩躁,心下不快。(方見傷暑類。)
中醫古籍;世醫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脈雜醫科;元;危亦林中暑(又名中)
卷第二大方脈雜醫科治中暑霍亂吐瀉。(方見傷暑類。)
中醫古籍;世醫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脈雜醫科;元;危亦林中風中暑中毒霍亂中各症俱詳內科
救五絕凡中風、中暑、中毒、中惡、乾霍亂,一切速暴之症,以生薑自然汁和童便服立愈。(暑天中死,切勿飲冷水,急取竈間灰或道上熱土,壅其臍間一窩,淋以熱湯或溺,立愈。
中醫古籍;急救便方;救五絕;清;文晟路中暑方
捲上內症門大蒜(搗爛)路上土新汲水一盞,調服或灌立止。治中暑口渴飲水身熱頭暈發昏者。石膏(五錢)知母(二錢五分)生甘草粳米(一撮)水煎服。病重者加倍用。
中醫古籍;回生集;捲上內症門;清;陳杰論中暑脈不同
卷下仲景雲。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云。其脈弦細芤遲。何也。素問曰。寒傷形。熱傷氣。蓋傷氣而不傷形。則氣消而脈虛弱。所謂弦細芤遲。皆虛脈也。仲景以弦爲陰。而朱肱亦云。中暑脈細弱。則皆虛脈也可知矣。
中醫古籍;傷寒發微論;卷下;宋;許叔微中暑
捲上中暑之證∶身熱頭痛、背寒面垢、自汗煩躁、大渴口乾、倦怠而身不痛,或時惡寒,或畏日,氣脈虛而弱,無問表裏,通宜白虎。夏月感冒發熱煩渴,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飲(三十四)、黃連香薷飲(五十五)或雙...
中醫古籍;傷寒標本心法類萃;捲上;金;劉完素妊娠中暑
卷二安胎下妊娠中暑,煩渴悶亂而胎不安,宜香薷飲。香薷飲香薷(二錢)厚朴(姜制)白扁豆(炒,各一錢)水煎溫服。若煩熱甚而多飲加麥冬、黃芩、花粉、五味子、山梔仁(炒黑)各一錢。
中醫古籍;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安胎下;清;竹林寺僧中暑痢疾
痢疾門夏日中暑,紅白痢疾,方用∶焦山楂(五錢)紅糖(五錢)白糖(五錢)白蘿蔔(一個)藿香(錢半)水煎服。若爲白痢,用紅糖一兩,若爲紅痢,用白糖一兩。〔若爲紅白痢,即用上方〕。
中醫古籍;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痢疾門;清;郭鍾嶽中暑
...洪大,脾肺脈虛而細數。曰∶面垢渴瀉,脈虛細數者,此中暑也。驚悸發熱,耳尻俱冷,肝心脈洪大者,此痘瘡欲出也。先服黃連香薷散,解利暑毒,續投陳氏異功散,再加附子,與之實脾。二日瀉止,三日瘡見,不旬餘而全功...
中醫古籍;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七;清;魏之琇中暑凡例
卷之二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不可與冷,當以布巾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以湯淋布上,令徹臍腹,暖即漸惺;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以多爲佳,冷即易。古法,道塗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上,仍撥開作窩...
中醫古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二;宋;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