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豆】
卷五五穀部味甘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凡痘毒生在要處。恐致生理殘障。令其母嚼爛生黃豆濃敷之即消。另生他處。豆油辛甘熱微毒。塗瘡疥。解發。
中醫古籍;本草撮要;卷五五穀部;清;陳其瑞【大豆卷】
卷五五穀部味甘平。入足陽明經。功專除胃中積熱。消水病脹滿。破婦人惡血。療溼痹筋攣膝痛。小兒撮口。初生豆芽。研爛絞汁。和乳灌少許即愈。
中醫古籍;本草撮要;卷五五穀部;清;陳其瑞黑大豆
卷五穀部得前胡、杏仁、牡蠣、烏喙、諸膽汁、石蜜良。惡五參、龍膽。忌蓖麻子、厚朴。並忌食豬肉。甘,寒。入足少陰經。補腎鎮心,調中下氣,去風活血,治水消脹。治陰毒,(腸脅疼痛如打。)搗敷一切腫毒。解百毒。...
中醫古籍;得配本草;卷五穀部;清;嚴西亭大豆黃卷
原例(次序略經更定)足陽明胃甘平,除胃中積熱,消水病脹滿,破惡血,療溼痹。
中醫古籍;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足陽明胃;清;姚瀾黑大豆
卷第二菽之屬甘,平。惡五參、龍膽。嬰兒十歲以下者,炒豆與豬肉同食,壅氣致死十有八九。凡服蓖麻子忌之,服厚朴者亦忌之,古方稱此解百藥毒,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驗乃奇也。
中醫古籍;炮炙全書;卷第二菽之屬;日本;稻生宣義大豆黃卷
卷三通劑味甘。性平。無毒。得前胡、杏仁、牡蠣、天雄、烏喙、鼠屎共蜜和良。忌海藻草。【主治】治溼痹筋攣膝痛。(本經)五臟不足。胃氣結積。益氣。止痛。潤肌膚毛皮。(別錄)【歸經】入胃經。爲除陳去積之品。【...
中醫古籍;要藥分劑;卷三通劑;清;沈金鰲大豆黃卷
中品·卷第二無毒。主治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潤澤皮毛。
中醫古籍;名醫別錄;中品·卷第二;魏晉;陶弘景大豆黃卷
卷第四·本草下米穀部味甘,平,無毒。主溼痹,筋攣,膝痛,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潤澤皮毛。
中醫古籍;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米穀部;唐;孫思邈大豆紫湯
卷之二治風痙,昏迷吐沫,抽掣,背脊強直,產後中。上用黑豆炒焦,好酒淋之,取清汁酒一盞,獨活銼三錢,煎七分,溫服,又連續進劑,以瘥爲度,此湯大能去風消血結。如妊娠折傷,胎死腹中,服此並瘥。此歸荊湯,獨活...
中醫古籍;奇效良方;卷之二;明;董宿大豆黃卷
米穀部三品赤小豆味甘,平,無毒。主溼痹筋攣膝痛,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食療》雲∶破婦人惡血,良。
中醫古籍;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米穀部三品赤小豆;元;佚名